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粤港生态廊道两侧严控新建筑
发布时间: 2010-04-12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粤港共建跨境生态廊,首先不应人为破坏两地现有的生态环境去搞对接。绿道建设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日前,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蔡瀛就《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中“共同建设跨界生态廊道”、“优质生活圈规划”等内容进一步作了解读。

廊道分界处建不建出入境检查岗?

蔡瀛表示,粤港共建生态走廊,关键在于跨界地区的连接。粤港两地在生态廊道对接上没有问题,首先要做的是保护现有的生态廊道,技术上可以将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先建起来。

“至于对接的廊道分界处要不要建出入境检查岗等,尚未细化到这一步。”蔡瀛说,“将来如有可能,还可探索明确两地绿道交界点的通关机制,包括人员、自行车的便捷进出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的顺畅接驳等,将来周末骑自行车往来粤港两地购物、休闲极有可能成为两地居民的新选择。”

蔡瀛透露,近期将要启动建设的“环珠江口跨境区域绿道”,是珠三角绿道网与香港绿地系统有机衔接的典型。“环珠江口跨境区域绿道”广东段,主要由珠三角1号绿道的南段以及2号绿道的南段组成,在深圳梧桐山森林公园处与香港八仙岭、大榄郊野公园相连接。按照广东方面的进度,“环珠江口跨境区域绿道”广东段2010年将基本建成。

“绿道”不是砍掉绿树建自行车道

蔡瀛介绍,粤港共建跨境生态廊道在规划上会出台相关的“空间管制”规定,禁止在对接的生态廊道两侧新建建筑,但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

“跨境绿道建设将带动粤港两地的绿色生活方式”。在蔡瀛看来,绿道将珠三角各市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香港的郊野公园串联起来,形成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为两地居民提供跨境休闲的户外活动空间。

对于目前社会上对“绿道”建设的一些误解,蔡瀛强调,如果简单地认为绿道就是建自行车道,那就很糟糕,是理解偏了。“‘绿’指的是绿色廊道,‘道’为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道,并不是砍掉好好的树来建一条自行车道就是绿道了。”蔡瀛说,绿道建设首先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能宽就宽,能窄就窄。

环珠江口湾区将是“高端新区”

蔡瀛介绍,“环珠江口湾区”位于“穗-港-澳”区域发展脊梁的枢纽地区,自西向东包括:澳门、珠海主城区、唐家湾、横琴、广州番禺、南沙、东莞虎门-长安、深圳沙井-松岗、前海-宝安、香港等,是大珠三角城镇群的核心空间,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经济繁荣、生态良好。

蔡瀛表示,形容“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将是“全球城市区域的核心区”,将是一个人才聚集、创新研发的中心,享受高端生活的区域,也是“思想火花碰撞的地方”。“不能走低端路线,档次不能低,需要提高这里土地利用的门槛”,不过,沿线各大城市的主城区不在湾区,蔡瀛认为,这个高端新区,将会成为围绕轨道绿色出行方式的城市综合体。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