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从事建筑行业二十九年对建筑的理解与感悟,最早发表于2008年12月18日。文中在学术界首次提出了“意振场”的概念。文中提到“央视新址地标,第一炫耀的是我有钱(从使用功能、力学上看,这样的力学体系没有必要),没有天地人合一的表现,与之相比的是国家大剧院则表现的很好。但央视新址的位置是周围高楼林立,你矮了吧,不行,你太高了吧,规划不批(要有天际线、不能看到中南海),很难,但我相信,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案,再过20年,就可以看出,此楼只是地标性建筑,不是经典建筑。”央视大火是2009年2月9日,本文作者提前53天对央视新地标予与否定的点评。请相信“意振场”的存在,请相信,建筑物是有生命的。
还说建筑物的生命。有的人说建筑物有什么生命?请看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给烧了,现在正在恢复成遗址公园,我们为什么要恢复?因为,她离我们既遥远又太近了,她在无言地诉说着历史,她在祈求着后人什么-历史-屈辱-弱国-强国-文化,是个看似无言实则有言的历史。完全重建还是只重建一部分,变为遗址公园,争论了好多年,我认为按现在的决定,变为遗址公园合适。因为不是你有没有能力建,而是这段历史要保住,完全重建,被烧的历史就湮灭了。密云仿照丰都鬼城,也建了个鬼城,现在没人去,白花了几千万,为什么?因为仅是建筑物的模仿,但没有文化的迁移,也就是说,这样的建筑物不具有原有建筑的生命,若要有人去,就要有自己的生命,如请些道士在密云的鬼城居住四五十年后就有了灵气—自己的生命。有的人不理解外国人那么喜欢长城,因为长城是有生命的,当我们走进长城时,长城似乎在诉说、我们似乎在倾听,此刻是天、地、长城、人的合一,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