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如何看待建筑创作中的"抄袭"与"模仿"
发布时间: 2010-02-02   来源:网友Bigmouth29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首先,让我们从中国大的文化背景中看一下模拟的问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西方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文化环境,它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仅就建筑业而言,现代建筑的发展已近一百年,而我国目前的水平,无论规模、数量、质量、建造技术、创作思想等诸多方面,都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假如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话,那么,这种文化上的落差是显而易见的。技术是社会其他文化特征的基础,技术落后,其他方面文化也不可能先进。要想赶上人家,建筑师面对现实,首先选择的做法就是去模拟人家。技术上的引进与模拟轻易,观念上的引进与模拟,缓慢而艰难。这需要一个从磨合到默契的过程,经历这一过程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样做虽然使一些民族自尊心很强的人感到很丢面子,但别无他法。"由于历史带来的过度负荷,我们的生命已经变得萎靡不振。它阻碍了建立新的业绩的强有力的冲动,并使实干家无能为力。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只有忘掉一切才能有所作为。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虽然过多地模拟人家并不光彩,但这并不重要,要做出使世人信服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就建筑师的职业特点而言,建筑师的创作冲动既依靠于现有文化的整体感觉中寻找灵感,又依靠于历史的文化积淀。中国社会大的文化背景便是他们进行创作的主要客观依据之一。以设计为职业的建筑师在设计中首先应满足业主的意愿或"其他"人的意愿,然后才是自己的审美意愿。很少有建筑师会把建筑设计看成是表达个人感情的东西或是少数艺术家冒险心理的产物。"建筑的基本意义并不是作为建筑师的作品而存在的,而是为人们构筑适于生存和成长的空间。首先当人们进入建筑时,空间给予情绪上的感染,使得人们真正感觉到这座建筑是为自己而存在,建筑的价值便由此体现。一切设计方法只不过是建筑师与人们感觉上的交流。"  政治的社会,建筑服从于政治;商品经济社会,建筑服务于业主,而大多数业主对建筑的理解,仅停留于市井文化的层面上。建筑师假如做不了圣人,就做一条"变色龙"好了,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在技术提供最大可能的前提下,实现业主的想像力。假如没有大师的聪明,能有大师的手法也不错。"模拟"是最直接的手法,深沉一点的,可以加上类型学的转换。虽然现实中并不缺少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却缺少有份量、有水平的建筑精品,这可以证实这样一个道理:中国大的文化环境还不足以为建筑师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基本建设在政策、生理模式等方面还不很成熟。大众对艺术品鉴赏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抄袭"和粗制滥造现象的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但这并不是模拟带来的必然结果。

第三,就是建筑师的个人因素问题。在这样的一个功利环境中,"中标"往往是建筑师的第一目的。只有"中标"才能给个人和单位带来发展和生存的机会。"模拟"是一个相对有效的手段。信息和技术的全球化倾向,给建筑师的模拟带来更多的素材;信息载体与通道的多样化,有可能了解模拟对象的更多背景材料。模拟对建筑师来说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即使是模拟,也需要建筑师个体有相当的水平和眼光。对题材的敏感、理解程度会引发建筑师更大的创作冲动。任何建筑方案的开始,都是由建筑师将自己的"梦",通过建筑的语言写成现实。语言可以模拟,因为它来自于现实,也是介入现实的手段;"梦"却难以模拟,因为它来自于建筑师的个人经历,也是铸成建筑出色现实的源泉。语言形式是构成现实最富于变化、发展最活跃的部分,它涉及技术、社会审美趣味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也是建筑师最有必要学习和模拟的部分。建筑师应在实践中不断磨炼、提高自己,提高自身的修养,提高适应现实、驾驭现实的能力,从"模拟"走向创造。

"模拟"也罢,"抄袭"也罢,我们的思维应超出建筑师所从事的职业范围。"关于自然和纯粹形式的真理几乎是预定了的;关于生活和文化的真理则是在行为中制造出来的,我们把事情做成什么样,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道理。" 真理是面对现实的唯一选择或者是最好选择。"模拟"就是我们面对现实最有效的选择。当然,中国的理想不仅仅在于满足;现实,建筑师的理想决不在于满足于"模拟",存在的虽然是合理的,但存在的不定是最好的。我们不放弃评判建筑优秀与否的标准,那就是:"成熟,独到,新意。"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