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追逐阴影:非物质建筑
发布时间: 2010-02-04   来源:网友深蓝气球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结论:非物质的物质

 西方的话语建立在两元对立的基础上,一个高级,另一个低级,相互之间是界限明晰相互分离的,互相不包含的,例如非物质的哲学和物质的建筑。但是这样的概念其实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一特点削弱了两元论的思考。建筑被建造成哲学的一部分,无论是通过空间隐喻(比如内部和外部)还是作为哲学话语的附注:一个建在坚实基础上的稳固大厦。但是为了维护哲学的状态,哲学必须将它对建筑学的依靠隐藏起来。威格利写道,哲学试图凌驾于建筑学之上,因为它曾经受益于建筑学。哲学仅仅能维护建筑的“象”,哲学掩盖其来自于建筑的启发,而组织和表达自身。

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这两个词是非常模糊的,相互掩盖和重叠的,就像某些其他词一样,有形和无形,真实和虚拟。可能存在着很多的方式去理解非物质建筑,例如,技术上对轻和薄的追求,崇高的再现,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切重新开始的机会(tabula rasa),一种建筑的道德纬度和可信性的丧失,或者是对于行为而非形式的关注。我对于非物质建筑的理解不仅仅是建立在物质体量的缺失,而是建筑的非物质感知,或者是通过物质材料的缺失实现,或者是将物质材料认知为非物质。这种非物质不仅仅是物质的丧失,而是感知中的物质性的缺失。建筑是否是非物质的,取决于使用者的感知。 

 有一个在建筑话语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家是建筑的起源和原型”,这显示了建筑最为重要的特性。一个家所具有的特点:稳定性和一致性,是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而需要的特征。家估计是最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反映居住者身份和自我的容器和镜子。但是,家的概念同样也是对排除的,未知的,未确定的和不同一事物的回应。家必须稳定,因为社会规范和个人认同感正在转变。对于受到威胁的社会和个人来说,家是一个隐喻。家的安全性同时也是某种紧张,内在的和外在的,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一种恐惧的征兆。

卡尔•马克思宣称所有坚固之物都将消散于空中,这一宣称浓缩了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破坏性力量,这种力量使那些原以为稳定的东西被动摇了,例如家,因此也就增强了对家所能提供的稳定性的需求,虽然这种稳定性只是个幻觉。希布利(Sibley)认为,当家的稳定性提供一种满足的同时,它也可能产生焦虑和不安,因为家所能提供的安全感和空间的纯粹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大多数情况,后果是更加渴望一种安全感和稳定感,而不是意识到它的局限。希布利写道:"总的来说,在渴望树立和维护空间和时间界限的时候,焦虑就表现出来了。强烈的边界意识可以理解成一种控制欲和排外欲,因为陌生是一种不愉快情绪的源泉,而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引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希布利补充道,各种争取安全和熟悉的努力,或者是海姆利克操作法[9](heimlich)都不能减轻不安,而且有可能变得更糟。

 尽管如此,希布利不排斥所有试图建造稳定秩序的尝试。相反,他坚持一种辩证的观点,限定的边界和空间的互相渗透两者都有优点。例如,关于儿童对于家的体验,他写道,在集体治疗中,儿童和成人都需要某种明确的界限来发展一种自我安全感,这是那些持反对环境分级观点的人没有考虑到的。如果家庭成员每天都坐在相互的膝盖上,生活在一个没有界限,也缺乏分类的家里面的时候,就像米纽庆(Minuchin)所说的那样,他们可能会陷入某种危险,特别是孩子,不能发展成一种独立自主感。哲学的传统鼓励脑力劳动,和这种传统相联系,非物质受到重视和赞誉。但是另外一种非物质的理解,特别是和建筑相关的,却远远没有那么受青睐。无论是内在的具有欺骗性的混乱,还是外部隐藏的危险,非物质和其他东西联合在一起对家的稳固形成了威胁,但是这种威胁是真实的,也同时是想像的。对于稳定不变的建筑学的渴望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这种渴望产生了进一步的焦虑不安和进一步的渴望。用一种流动性的非物质去取代静态实体的建筑并不是出路。为了适应个人和社会观念的发展,建筑必须将物质和非物质,静态和流动,坚固和渗透交织在一起。建筑是非物质的,渗透的,在需要的时候也是稳固的。这种建筑观并不改变已确立的习惯,但是却赋予其更多的可变性。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