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诚信令人担忧
|
|
发布时间:
2010-03-15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审图的人不管吗?开发商难道自己不会提要求吗?”侯劲看着前辈直接修改参数,心里却产生疑问,建筑设计行业可谓“签字负终身”,设计人员难道不怕审图人员看出问题来吗?后来他才发现,在自己工作的此类大型设计单位,有些项目甚至可以自行审图,或者审图单位就在同座楼下,如果是第三方审图,同样也是可以勾兑的。
而现在的产品表面上都差不多,就算审图,也很难看出细节问题。例如,变频器根据负载不同而选择的功率要求就不一样。明明是轻载的,如果将其在图纸上改为重载,变频器规格就上了个档次。再拿框架开关来说,业主要求为600A,设计方直接改成了750A,因为电网不稳定,瞬时电流有时太大,容易造成跳闸,甚至拉弧烧坏开关,有这样的解释,通常开发商或审图员就不会继续追究了。
甚至侯劲也学会了这句无往不利的话:“你要改可以,出问题我们没有责任。”
修改参数往往只能应付一些中小企业以及部分国有开发企业,现在许多正规的开发企业都有自己的专业设计人员甚至设计部门,往往直接在预算期就会跟进图纸,优化方案。但新产品的层出不穷,又让设计方“另有作为”。
尽管国家明文规定,在设计图纸上不能写品牌,但是侯劲现在却总是接到合作单位这样的询问,为什么按照图纸的参数找,通常就只有一家企业的产品能满足参数需求?他明白,就算现在产品同质化很严重,但很多时候设计师可以将许多并不重要的参数也特别标注,让某品牌产品能够成为惟一选择项。
侯劲清楚,这样做的设计师往往肯定会首先拿到一笔“上图费”,只要把产品型号设计上去,一般行规是提成5%左右。虽然开发企业或者施工方很有可能仍会采用其他产品,但一旦项目上真正使用了该产品,设计师又会有另外的使用提成。再加上许多新产品性能指数都不完善,还有个别产品如基建的沥青添加剂、土工布、暖通空调等,都只能依靠设计单位上图,其黑箱操作大有可为。
让侯劲欣慰的是,随着行业内专业人才的增多,招投标环节的透明化,国家各种相关政策建立,这一现象应该会逐步杜绝。
|
责任编辑:
畅言网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