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郝琳:“绿见十书”之“‘竹’以为续”

“竹”以为续的社会创新

 

竹林的深处到底有些什么呢?这是我和一众伙伴一直追寻的问题。

对于中国的设计和建造业来说,竹大概代表着一个更为完整的环保概念吧。竹包含了东方因素、因地制宜、本土制造、不尽不竭、创意艺术、产业整合、生态环保、绿色人居等一系列深层的价值取向。我们之所以怀着浓厚的兴趣研究、设计和建设的四川毕马威社区中心、昆明竹屋、浙江安吉的竹创中心等一系列竹建筑,主要就是要探寻这样的问题–隐藏在竹子内部的潜力到底可以多大限度地促进城乡建设的永续发展?如何借此提升本土的创意环保产业呢?在都市与乡村,以各项性能都甚为卓越的复合竹为素材,建设美感、纯朴、健康、安全、环保,并且是可以自我动手创建的竹屋,这样的以永续创意为核心的探索可以形成更为意喻深刻的营造吗?

昆明的竹屋

一百八十平米的昆明竹屋,从里到外都是实验性的竹建造。设计建造团队着重研究和设计的是比沉重的混凝土结构更能有效抗震的框组建筑结构原型、一套运用竹材料的高保温隔热的空心墙复合板遮雨系统,以及各类创意性的竹制家饰。日本阪神地震后,被考察的普通住宅中,钢筋水泥式住宅的受灾程度远远超过了框组2×4住宅,因而地震后出现了住宅开发商积极投入框组住宅的现象。昆明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对竹结构样品进行了可能的破坏实验,如拉伸、压缩、扭曲等。工程师准确计算出房子的结构构件大小,并依据北美木制房屋设计规范设计了连接件。因为这样的系统灵活可变,竹材料的利用效益高,并且不需要重型和昂贵的施工设备,所以可以由居民自行组装建造出来,也可以发展成各类的空间演变组合。因为内外几乎都是竹材的物料,我感到竣工后最具魅力的一点就是满屋的竹香。

 

在南方,竹材可能是对生态环境最有利的建筑材料。三年即可生长成材,并在生命周期里吸收二氧化碳。材料的最终强度取决于竹子的品种和加工工艺。因此,测试不同种类的竹材和不同的加工工艺十分必要。其研究成果将推动竹制结构材料规范的制订。为了编制竹建筑的设计规范,一种策略是从参考现行的木材应用规范开始,然后将它调整到适合竹子的独特属性;另一种策略是从头开始为竹子设计一种新的规范。从技术上讲,目前国内研发的以竹纤维碎片为材料粘合压缩的重组竹材在结构和各类自然条件下的各类指标远选于木材,其高强度使之足以应用在恶劣条件下的风力发电叶片上。但是,如若大量推广竹建筑,尚需国家规范的背书和样板测试,也需要环保创意产业的整合,以及通过工业化的批量生产而降低实际应用中的造价。无论如何,这样的工作大概是原研哉所谓的“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方法吧-虽然是小小的住宅,但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在中国城乡改造的地景中,开发经济、环保、健康安全,并且是具有丰富生活质感与美感的环境。

四川的竹屋

因为同中国儿基会和毕马威一道在四川参与震后重建,所以有机会继而在昆明竹屋的基础上,以乡村社区中心的项目开发较适合公共用途的大跨度竹框架结构建筑。大跨度的竹集成材公共建筑物的开发具有特别的意义,比如以竹集成材料建造体育馆、学校等,有助于直接的培育大众的创新环保意识。

四川地区素来就有竹建造的传统,融于自然,具有原生态的美。但是以传统竹竿建造建筑的缺陷在于,原竹材料未经前期可靠的处理且使用随意,缺乏精度、气密性、防火防腐、隔热保温功能,使用年限也受到限制。毕马威中心项目是现代成材素材的梁柱体系框架,竹梁柱结构采用榫卯形式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最大跨度是12米长弧形主梁。4到5年生的四川竹材经过砍伐(避开封山育林期)、制坏、蒸煮脱糖、碳化处理、干燥、修片、热(冷)压拼接、指接拼板、二次热(冷)压拼接、四面刨光、防火、防潮处理后作为公共建筑的现代竹结构空间用材。主要结构材的加工作业在四川的乡镇企业完成。

中心的建筑结构体系暴露。结构的位置、结构形式、构件造型和连接方式等一目了然。我们称之为开放的建筑。这样的开放性营造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增强竹结构的透明度,除了具有表现力外,更重要的意义是在灾区和城镇中对抗“豆腐渣”工程和明晰建筑质量与安全,亦同时利于对竹结构体系的通风与防潮和日常的检查与维护。

设计这座建筑的时候,我考虑到了特殊纬度、气候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建筑形态以及物料细节构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传递更为微妙的地方传统。在乡野中建造简约、纯朴、拥有自然素材的建筑,本身就表达着风土的精神和更为深邃的物念。在气候设计方面,设计强调被动式的生态环境调节系统。项目的主体建筑架空脱离地面,减少建筑对基地影响,并促进底层通风和避免地面潮气对竹结构的影响。同时,建筑屋顶在四周出挑,减少雨水对竹建筑物的侵袭;屋顶呈弓背形,也利于排水畅通和减少负荷。新月形优美的单层曲面结构面向最佳的东南,背向西北,有效地利用不同时段与季节的太阳和气流。具体的被动设计还包括一套简单有效的方法,比如夏季屋顶南侧挑檐遮挡夏日,冬季南侧高窗引入温暖的阳光,屋顶太阳能导管引入自然采光,南侧景观竹杆花架夏季遮阴,北立面横向的带状窗减少冬季热损失,曲面屋顶顺导盛行北风,通过穿堂风和高窗烟囱效应自然通风,良好保温隔热性能的空心墙,双层节能木窗。除了竹材外,建筑应用了无污染的农业秸秆纤维板材保温墙体和屋顶构造、复合竹材的建筑围护外板和室内外竹地板。有趣的是,在设计建设中,因为在杂草丛生的乡野场地中发现了传说的巨石“土地庙”,规划就此调整,新月环抱的公共空间也有了焦点。

儿基会在委托毕马威安康家园这个项目的时候,并没有提出具体明晰的任务书,只是希望在地震受灾的四川乡村建造一处小型的社区中心。资金来源于毕马威中国的捐款,一百万的经费需要用于包括建造在内的很多开支上,不得不小心翼翼。
在功用上,传统的中国乡村并没有社区中心这一类的建筑。我想,在偏远和穷困的地区,社区中心大概会有类似祠堂的角色和功用,是乡民寻求祝福与温馨,心灵慰籍,集体记忆,启蒙教育和安康合乐之所在。是农耕社会中,人与大地上苍的对话渠道。在现今的社会中,社区中心更有特别的价值。是否可以适时地在“三农”问题上对当下的乡村变革有所思考,包含扶贫、教育、卫生保健、妇女儿童、能源等问题,并对乡土经济模式、生活方式、知识技能传递的有所启迪。

项目的策划大致是围绕着这样的微观乡建思维进行的,最终规划了450平米的建筑,包括图书馆、运动室、安全应急体验教室和乡民娱乐场所在内的多种功能。这样的永续乡建课题,在最初提出来的时候,确实对毕马威和儿基会颇具挑战。虽然两家都是大型机构,但在历往慈善事业中却没有可持续乡村营造的经验。在这样的困难下建设乡村社区建筑,如果不能搭建多方支持和公共参与的平台,恐怕会困难重重吧。这个项目的方法是自始至终都寻求各级政府、私营公司、个人、非盈利慈善机构的政策、资金、义工服务的支持,以赋予想像力的方式参与社区支援计划。最终来自约30个国际和国内的先进绿色企业、科研单位和政府机构,以及无数的热情乡民们通过合作伙伴的共同作业方式提供了广泛的无偿支持。

 

今天,毕马威社区中心已经落成三年了。孩童经常在放学后和周末到中心运动、玩耍和阅读;周围的村民们每晚来中心跳舞;早晨六点半左右,乡民们会准时到中心来做晨练和打太极。现在,中心都显得有些不够用了。设计中不断想象着的场景成为了现实,乡民使用空间的方式也颇具创意。看到中心的成长和成熟,确实令我这样参与其中的建筑师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鼓舞。

安吉的竹屋

竹建造目前的发展是正在执行的安吉竹培训与研发中心。这是一项更为雄心的计划。中心的业主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CCFT)和安吉县报福镇政府,选址与卧虎藏龙的拍摄地点不远,山岳间层层的毛竹林蔚为壮观。项目是在中英政府生态城市合作的框架下,发展以竹建造为核心的生态设计与营建标准,并整合社区发展、培育永续创新、转移低碳建造的技能与知识。

安吉竹创中心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研讨竹子如何与绿色生活模式、社会福利、产业创新、自然保育等价值发展密切的关联。虽然是以慈善事业的方式运营,但同时需要考虑和建立起来的是可以长久发展的商业机制。开放式的生态社区营造能让更多的团体和人士参与。政府、企业、村民、设计师、工匠、艺术家、知识份子和民工,通过设计、建造、培训、管理、农耕、展示、推广等环节,共同施以所长。借此,自然保育、乡村经济、社会包容、在地工艺价值、个体信念能够透过彼此共同确立起来。中心是在创造社会良性运转的机制,不单是儿童妇女和青年可以在这里得到培训和照顾,更是尝试创建永续的新型非营利生态中心,使当地的村民长久收益。

我给安吉的竹中心起名叫ABC,是英文AnjiBambooCentre的三个头文字,很容易记。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开始于ABC,一个最为简单基础的起点,人人都可以得到信心。也许这就是社会创新的根本吧。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郝琳,生于北京,清华大学学士、伯克利加大硕士、剑桥大学博士,现任Oval Partnership都市建筑事务所和Integer绿色智能事务所董事合伙人兼可持续设计总监。其主脑设计的建筑作品屡获国际和亚洲指标性建筑奖项,如RIBA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建筑奖、两度DFA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两度Perspective透视设计大奖总冠军奖、MIPIM都市更新设计奖、Bloomberg中国最佳住宅奖等。

相关文章:

郝琳:“绿见十书”之“末日、新年、建筑的新局”

郝琳:“绿见十书”之“设计长思”

郝琳:“绿见十书”之“社会性的住屋”

郝琳:“绿见十书”之“高端住屋与可持续设计”

郝琳:“绿见十书”之“快城慢活的永续都市”

郝琳:“绿见十书”之“内在的自然”

郝琳:“绿见十书”之“可持续设计的美”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郝琳绿见十书建筑先锋绿见未来竹以为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