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地产界 > 人物  > 正文
日本集合住宅设计对我们的启示
发布时间: 2009-12-14   来源:畅言网  转载自:中国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在今天,我们回过头来讨论小面积住宅的时候,日本集合式住宅和相应配套的产品认定、性能评价以及住宅产业化的一系列措施和已达到的水准,应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典范。

 

 

 塔楼更适宜小套型住宅

就人的心理特征和人体工学而言,居住面积并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空间会有空旷感而缺乏氛围,有一种冷漠感而显得压抑。我们常说的“大而无当”就是描述那种空间利用不当而造成的浪费和累赘。这种盲目求大的做法是一种长期苦日子后的虚荣心,是暴发户的心态。对一般普通住户来说,人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场所大小是有限度的,只有适合才是最好。而小面积不光是人的正常行为所需,也是我国人多地少的特征所决定的。而且,很多富裕国家也都在提倡小户型,把它归咎于勤勉和一种文化的传承应当是有关系的。

住宅本来是“量大面广”的东西,要耗费大量资源和社会人力财富,涉及到社会每个人,因此需要精细、定制化、多次性的重复,因为量大就应特别讲究经济和效率。因为是为“人”所用的,又应当是个性的、多样的。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具备所有的特性,值得我们学习。这些年我们把求大、求全的虚荣心强调到不切实际的地步:由狭小、简陋的住宅一下变得如世界相比;把本应当注重发展的标准化、集成化和产业化的研究撂到了一边,变得随心所欲;把资源、效率和社会影响力不当回事。小面积的提倡可使我们重新找回自我,使重新研究和大力发展产业化、定制化、模数化成为非常有必要。因为那样才能如日本集合住宅一样具备舒适、高档和功效,才能使我们的住宅建设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真正动力。

利用90平方米的空间完全可以构建出一个“小三居”,但是这种小三居是否能较长一段时期能满足我们多边市场的需求?小面积的定义尚需要讨论,适合于我国的居住标准需要慎重制定。我以为对那些人口较多,而又有特殊行为方式的家庭而言,“90平方米”确实有点狭小。但是,小面积在我国预示着一个方向,预示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这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塔楼是小面积住宅存在的最好形式,目前的住宅市场多以一梯两户、南北通透的板楼为主,这种格局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居住者对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尤其是2003年SARS病爆发以后,为强调健康,片面偏袒板楼而排斥塔楼的趋势加剧。我们应该看到,板楼固然有优点,但也有不可弥补的缺点,比如占地大、体形系数高、挡影面多等不可克服的问题。而且难免会有较大的公摊面积,特别那些带电梯的住宅,公摊部分已经不容忽视。而塔楼更适宜小套型住宅,一梯多户经济性高,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塔楼显得更有优势,具备更好的环境效果。不仅节约土地,而且善于营造挺拔、现代、变化的城市景观。由于塔楼的阴影面积小,也更有利于周围建筑和场所的采光日照。

图片来源:www.mlzssj.com

很多人排斥塔楼是强调塔楼的通风、光照和公共通道的卫生方面的问题,在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造理念及有效的科技手段面前,完全可以通过主动设计整合理念,通过环境与建筑规划设计整合,生态、无动力地达到环境品质改善的效果,更可以通过模拟技术、材料、设备等手段完善室内热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尽管是塔楼,还是可以享受到足够的舒适、清洁、有效节能和新风量,在经济的情况下享受高待遇。

责任编辑: Editor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