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地产界 > 项目  > 正文
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之间的交集
发布时间: 2010-02-01   来源:畅言网  转载自:洲联集团(WWW5A)副总经理 

作为中国的建筑设计师,近年来正经历着一场来自东方西方、古代现代的各种设计理念、思潮的暴风骤雨般的冲击。其中建筑风水则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接受现代西方建筑设计教育的设计师,在面临从中国古代风水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建筑风水学说时,或多或少会表现出迷惑、彷徨,甚至怀疑、否定的心态。本文则试图避开容易引起争论的形而上哲学观念,以酒店建筑设计为例,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建筑设计中的技巧和手法,以达到我们希望赋予的关于功能使用和建筑意向的现实目标。

酒店建筑:现代科学和建筑风水的交集

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的话,风水学可以说是一门古老的环境科学,它来源于古代人对自然界的理解,主要用于指导农耕作业和择地筑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分支变得复杂,并与各地的民俗揉合在一起,有些还掺入迷信的成份,其影响力也进入各个领域,如择地建屋、婚嫁迎娶、出行、经商、仕途、生老病死等。然而国内外相关专家最新的观点则是,风水与现代科学是从两条不同的路径来解释自然并引导人类的行为方式。二者各成体系,在理论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可以这么认为:如果说风水是伪科学的话,那么科学就是伪风水。因此,陷于风水与科学之间的争论实际并无必要,因为大多数人更关注的是结果。令人欣喜的是,不同哲学观念对生产实践带来的结果之间,我们却可以发现有很多交集。具体说到建筑,特别是居住类建筑,如酒店、住宅等,人类的终极目的都是追求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感。风水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从顺应自然得角度让人们生活舒适。而现代科学则从改造自然的角度,让人们生活舒适。可谓殊途同归。于是无论是根据建筑风水理论还是现代建筑物理学知识,对日照、采光、通风等方面的要求都大同小异。

酒店建筑的外部形象和功能空间,必须要适应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创造一种建筑意向或是营造一种能体现舒适生活方式的空间意境。或新奇、或怪异;或时尚、或经典;或震撼、或沉稳;或奢华、或优雅;或朴实、或梦幻。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自然地理、建筑物理学、人类行为心理学之上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该是主流。如果用产生于数前年前,至今发展变化并不是很大的风水理论来指导现代城市建筑的设计,多少有点不合时宜。因为,单从风水观点出发,现代人对风水的理解很难说超过古人,而且风水中也有很多不可验证的玄虚。但这也并不排斥某些基于风水而产生的且经过长时间实践并验证的技巧。当然,虽然风水的理论基础变化不大,但实际运用却是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社会背景的改变而改变的。即便是古代,基于风水的建筑设计也呈现出千姿百态。苏州园林和北京故宫,在建筑布局、空间尺度、空间序列、轴线景深等方面的处理大相径庭,但可以肯定的是都符合古人对风水的理解。实际上,虽然风水是形而上的理论,但很多具体做法却大有变通的可能甚至必须变通的需要。比如自然地理环境、基地地段、甚至社会背景。徽州民居常见的“四水归堂”做法,在四周高墙中间是狭小的采光通风天井,在今天看来,内部偏于阴暗潮湿,舒适度明显不够。但当时的出发点更多的是由于用地的紧张和私密性以及民俗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主客观要求所致。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也更是为了抵御匪患的安全需要。

如果抛开风水,以一种看起来更功利性的设计方法来进行建筑设计,却发现在有意无意中,与现代科技不矛盾的同时也暗合风水。因此,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之间,一定会存在交集。就像从东西方走来的两个人,我们不知道他们往何处去,在特定的时空里,风水与科学擦肩而过,我们知道的是他们也许是从同一个起点而来,但不一定走向同一个终点。这擦肩而过的一刹那,也许就是千万年。迪拜新加坡岛酒店和三亚美丽之冠酒店,就是两个个性化鲜明的酒店。同时也是代表当今科技水平的现代化酒店,甚至可以说它是时尚前卫的酒店。剖析其设计理念、手法及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始终有两条线索的交织、两种哲学观念的碰撞和两个特定视角的意向共同存在。

迪拜新加坡岛上的“S”

世界岛是继棕榈岛之后在阿联酋的第二大城市---迪拜的又一个人工奇迹,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人工岛屿群,而新加坡岛是世界岛众岛屿中的一个。由于岛屿为人工岛,没有经过自然的形成过程,而又处在情况极其复杂的海洋环境之中,其轮廓要慎重考虑到水力学因素,以防止水流对海岸的淘蚀。下述项目就是洲联集团(WWW5A)在岛上建造的一个超级豪华的服务型旅游休闲度假酒店。

在总图布置如何在规划层面上支持景观价值最大化?如何以建筑形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洲联集团在建筑设计中选择了体量沿基地中部蜿蜒成“S”型布置开来。这样的布置形式能够使建筑两侧都能观到海景,没有相互遮挡,建筑各个面与景观面直接接触,将建筑包围在景观里。而室外空间部分有充分的亲水面,和良好的视野,为营造丰富多样的亲水与水上空间带来可能。岛内没有封闭的空间,无论是室内空间还是室外空间都充分表达了外向性空间的意义。

世界岛(图片来源:百度空间)

深入分析这种构图思想基础,同样在东西方文化中都能找到共同语言。S线不仅是临界线,也是充盈着生命韵律的曲线,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的直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有曲线的表现形态,而一切最优美的事物都有S线型的表现形态。太极图就是首尾闭合的大的S线型,使得阴阳之间处于协调关系和中和状态,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一方达到极点时则是另一方的开始。作为最基本的构图形式---S型 (“之”字型),在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构图中,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运用的非常广泛。S线的线型表现就是章法的实地美,而线包围的空白表现就是章法的虚地美。虚实相映、刚柔相济,造成了造型及构图章法的既有动感,又有平衡;既有变化,又有秩序的艺术效果。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摩西》中有一个隐藏的S线,从头部开始到肩部到腿部,呈S形,虽然是坐着,同时暗示着强烈的动态。

此外,对于居住在酒店客房里的人而言,所容身的空间及其界面,实际上表达的就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一种特定联系方式。如果说二维景观面只是对传统客房空间的优化的话,那么“三维景观面“空间则是在酒店空间里的创新。在世界岛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里,天高海阔无疑是旅客们所向往的。”三维景观面“正式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发展而来。客房空间不但向大海敞开,还天空敞开。让旅客能够享受到在卧室里晒日光浴,躺在床上数星星的独特乐趣。当然,这些都是在遮阳等设施的技术支持下完成。“三维景观面”的客房在超豪华独栋客房中得以体现。换一个角度看,这不正是天人合一,拥抱自然的具体表现吗?这种设计思想与苏州园林营造技巧中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动的水晶鞋

三亚美丽之冠七星级酒店是洲联集团(WWW5A)设计的又一个酒店建筑。项目是一座超豪华的旅游度假会议酒店,整体造型既象征世界级选美盛事的皇冠,又寓意水晶鞋的美丽传奇。规划概念的构思以“流动的整体”为基本出发点,对本项目具有强大市场推动力的“美丽之冠”会展中心原址保留,并进行立面改造,使之与新建酒店共同构成气势恢宏、极富雕塑感的流动体。

三亚美丽之冠七星级酒店(图片来源:中国世代投资控股集团)

三亚美丽之冠(图片来源:中国世代投资控股集团)

酒店主体建筑以及其围合而成的中庭和主选美会场的外轮廓相仿,一大一小、一虚一实。暗合阴阳相生相克,也可认为是西方拓扑学中图底关系的置换反转。而有机曲线构成的时空之环,又有“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之意。

最早的建筑设计构思缘起于由“有机曲线构成的时空之环”,空间中的每一个点既是起点亦是终点,圆融环通。这样的环形内部流线为各个功能空间的交流与互动创造可能,各种人流在这个综合的功能空间环线里流动沟通,随着时间流逝和空间流转,景观断面和空间片断呈现蒙太奇般的体验式轮回。

建筑形体夸张的曲面和丰富的立面细部是主要结构的概念性延伸。流线形的表皮模拟自然状态下的闭合筒状体,这是一个强度很高的环状生态结构,同时构成表皮微观肌理的交叉网状覆盖结构分散了不利的水平荷载和侧向推力,使结构更趋于稳定。外立面采用高性能的压层阻隔玻璃板,包含一层延展金属网和一层隔热镀膜玻璃。金属网可起到散射阳光、降低眩光、减少室内百叶使用时间的作用,镀膜玻璃不仅隔热性好、透光性高,还可以使室内光线保持良好的色彩饱和度。而这些基于结构与使用功能的材料成为建筑外立面效果的点睛之笔,仿佛浮动于水面的通透玻璃体被细密的网格包裹起来,形成与众不同的水平肌理。

从上述两个酒店的造型及细部设计中,我们可以强烈感觉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现代科技与传统理念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而反映到建筑形象上,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世俗可以理解感知的具体符号。这也正是建筑设计所乐于传达的信息。我们创造一种建筑意向或是营造一种能体现舒适生活方式的空间意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为对普通人而言,主要关注的是最终的表象,而没有深入追究其本源甚至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内涵的强烈愿望。我们如果寻找到了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之间的交集,那么就一定会找到一种穿越时空、超越文化的现实且理想的设计语言。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