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说材料 话表皮  > 正文
崔愷: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
发布时间: 2010-11-30   来源:互联网投稿  转载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图片来源:百度

制材料是可以详细加工、产生特殊效果的。我们在西藏拉萨火车站的设计中也碰到了材料问题,铁道部领导对建筑非常内行,他们说自己多年在青藏线上做铁路,最大的挑战就是气候对材料的影响。在那里修一个混凝土的桥梁,如果不进行非常有效的保温措施,很快就会被冻坏,因为天气非常干燥,在混凝土的浇铸过程中,会迅速脱水,造成大量的裂缝。后来我们想到,藏族建筑大部分是采用灰浆涂刷的办法,现代化的公共建筑,表面用灰浆如果按照布达拉宫的工艺去做,则有些不太与时俱进,维修量大。我们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在北京做了多次的探讨,用GRC预制混凝土来做效果很好,重量也轻,也比较适合高原的特点,但当时也有一些专家学者以及铁路部门的领导提出,GRC材料会不会在高原强烈的日照下存在耐久性问题,最后比较下来还是采用了外墙用的重型彩色混凝土。

最后我讲一下我们最新的一个项目——“西山艺术工坊”,这里面有几种材料,当然现在用钢板的建筑也不少,这个地方原来是青山的四季青公社的一个锅炉厂,它实际上是一个老工业用地,现在把它转成创业产业用地,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艺术家那种粗旷的对工艺的追求,像很多艺术家都喜欢的工厂、车间的感觉。这个项目采用的材料比较薄,是因为开发项目有成本的核算,当时采用的是两毫米半钢板,一般来讲,如果做得比较平整的话,应该是5毫米左右。当时因为一是经验不足,二是虽然想到这件事,但是又考虑到造价的原因,后来选择了用薄钢板,补救的办法就是在上面不做平板、做轧花,适当的加上表面的钢度。有一个小的教训,当时想在表面做保护漆的时候,我们想漏出钢板蓝黑色的质地,希望没有光,最好是亚光,在控制漆的时候没有控制好,有明显的反光,使得板本身不太平整。

这个建筑的内部是一个方院,外部是一个平面,内部是一个架空的空间,这部分的地面我们采用了预制混凝土,下面是工作室,内部空间比较标准化,14米进深,一半的空间做出室外的地面,在二层有一个平台,这个是预制混凝土地面的做法。混凝土的预制版实际上是一个槽型板,所以采用了预制板地面的工艺,然后把它铺装,下面砌上砖堆,然后把排水层放在这里,这是欧洲的工艺,表面非常平整。将预制混凝土地面拉出一点小缝,包括水槽,也是用混凝土来做。

建筑的上面是小房子下面是大房子,所以我们在做防水的时候也考虑了很多。我们基本上没有设计门槛,跟门的交接比较简单,这种在欧洲很常见。屋顶上面有平台,下面是艺术家工作的地方,一个一个比较封闭的盒子,下面变成可以交流聊天的场所,室外的走廊变成艺术家交往的圈子。我们在屋面上做的木平台,钢板在入口的地方采用现在比较流行的穿孔钢板,然后把入口的位置稍微做一点装饰。立面是玻璃的,吊挂玻璃是现在比较常见的做法,吊挂玻璃和吊挂石材有很多工艺是相似的。

材料是一个特别现实的话题,我们与赫尔佐格合作,当每天面对业主、在工地上选材料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又觉得非常的具体、困难,甚至有时候觉得无聊,有很多原因左右我们的思想,让我们非常苦恼。我觉得对建筑材料的讨论,是具有前瞻性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应该守住我们建筑材料的底线。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