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百度
之后几年有一个宁波的房地产项目,是一个办公楼,在初期做设计的时候,当时想到因为是江南水乡,所以想用白色界面材料。我们是用了很多的片墙来做建筑,当时也有一些道理,其中一个道理对面就是河很窄,对面就是一个住宅小区,我们希望这组建筑虽然规模较大,但是看在尺度上面能否贴近一点?我们在立面上做了一些带有方向性的外墙竖向挂板,这些挂板也是希望里面的办公空间不要跟对面的住宅对视,使视线导向河道的侧向。这些设计用什么材料完成?我们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金属板扣板,用铝合金扣板最容易达到这样的现象。当时业主强烈反对,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宁波的发展比较快,因为早些年做的铝合金外墙板建筑脏得厉害,给业主留下的印象很不好。铝板材料的保洁效果不行,于是我们开始做石材的研究,可是石材没有铝板的颜色白,找这么大规模的白色石材,一般也就是福建生产的芝麻白石材,但实际上也是比较普通。石材在细节的加工方面,可能建筑的尺寸也有一些影响。后来持续没有确定,而房子已经开工了,后来有一次到现场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业主再一次提出这个问题,他拿出几块白色石头,问效果如何,但我觉得还是不够白。
后来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了陶瓷板,觉得这个材料让人眼前一亮,其实这种材料是内部装修用的,外装修还没有用过,甲方也考虑这种材料如何应用,后来我想到一个新工艺,在石材后面加背胶,在实验室重锤敲击之后,不会碎,所以我当时建议甲方联系厂家采用这种工艺。采用这种工艺以后,不仅仅解决了全瓷砖的强度问题,而且解决了干挂问题。
以上讲的都是以人工材料为主,在石材的使用方面,我也有几次经历,其中比较早的大规模使用石材是在山东。当时去设计威海的一个银行项目的时候,我印象也很深。银行行长想用石头作为材料,但真正用石材的时候,建筑商要有所呼应,我也觉得用石材是做不起来的,这是超高层建筑,把石材挂得很高,用特别简单的单挂方法是有问题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经过的多次论证,最后说服甲方,采用了价格比较昂贵的办法,即反打板的工艺。当时在国内这种做法还不太多,北京热电厂在一些合资项目中采用过这种技术,就是把石材先做一个模板框,然后在后面做防水,再做钢筋混凝土的浇铸,最后把一部分保温墙面镶进去。这么做完了之后,3.6米乘以2.4米宽的墙板,这个整体作为墙面主要的一个立面单挂系统。这个系统经过这么多年,现在看来石材依然很好。
我在石材使用方面还有一个经历,是在首都博物馆的设计建设中,我们当时对材料跟法国建筑师一起有了初期想法,因为法国人也很尊重北京文化,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一直考虑灰墙。虽然说采用的是现代化的安装工艺,但是希望它是北京的老城墙。我们当时希望能收购一些老砖,切片,然后把老砖放在幕墙上,有点像欧洲一些古建筑修复那样。当然当时这是比较理想化的,是政府工程所有这样的操作都要经过领导层层审查,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不实际。后来我们想还是采用新做法,在下面做一样尺寸的大的预制砖,当时找几家厂家一直在做,但是强度不够,所以就没有人采用这种做法,而且砖不能太重、不能太厚。所以这个材料就迟迟没有确定下来。于是又讨论到石材,铺装室外地面的石材,有厂家送来样板,后来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很像北京的老城砖,实际上它就是被粗磨了一下,就像我们用的内蒙粗磨黑石材,粗磨的时候是浅灰色,光洁度不一样的时候,深浅是变化的,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加工的规律,就可以规定我就要这样一种浅灰色。如果想让他有些色差,就可以在后面用绳具来切割石材。
本来一直在想,在老城砖到新城砖的思考过程中发现了用石材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现在在首博建成之后,很多文化建筑,包括一些大学建筑的设计师来问我,首博的砖是如何做的,我告诉他们那是石头,并建议他们用石头去替代砖,所以这个石材的加工性特别好而且耐久性特别好,这是很特别的事情。
我去年在济南完成了山东广电中心的设计,开始希望用石材加工来反映建筑的山东性格。而且刚好这个建筑是广电中心,里面有很多演播室不开窗户,体量也很大,层高也很高,我们希望用一种重型材料和空间体来表达建筑应有的份量。当然甲方一直都很支持,所以我们一直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做,实际上在石材的使用上,就存在一个问题。这个建筑在路边,空间很拥挤,前面所谓的广场只有大概15米至18米的宽度。这个建筑如果把重型的空间都落地的话,那么建筑的内部空间就不会很灵活了,而且对面又是公论和植物园,所以我们想把整个建筑“举起来”,一层和局部二层的空间能够透出到跟城市的广场和绿化衔接起来。这一举动就会造成大的体量,它不仅仅是立面上装石材的问题,因为一般的石材用在吊挂的时候有一定的风险,除了檐口之外,里面就做的铝合金板,这个铝合板再怎样跟仿石也不一样。最后我们采用蜂窝板,大概两毫米左右贴在蜂窝板上,这个做法安全性没有问题,平整度也没有问题,但就有一个问题,不可能做很深的石材缝隙。所以,当时我们在山东广电的这个项目上采用背胶的做法。这种工艺实现以后,使得建筑在整体尺度和材料重量上有很大的提高。
我们还采用过小石头镶体的材料,在辽宁五女山遗址博物馆,因为是当时的遗址就用了一些碎拼的小石头,用得很巧妙,使那些唐代的遗址得以保留到今天。我们在用外墙材料的时候,想到当地出产的一种小的天然石材,平整度要求也不是很高,加工比较粗糙,当地村里面的施工队也能做得基本保证施工要求,采用了小石块砌筑的办法来解决这个石头的材料,来呼应遗址的特点。
下面再讲几个与混凝土有关的例子。预制混凝土挂板,在大连软件园做设计的时候,业主对我们很支持,所以我们想材料可以放开一点。因为当时国内在清水混凝土方面已经开始重视了。建筑师采用清水混凝土在北京做的一个项目——联想的一个科研楼就体现了很好的效果。当时在大连,我们想到两种材料,一种是天然石材加工而成的小面砖,另一种是我们想做的青砖混凝土,我们希望外墙也采用这种材料。最后选择了预制混凝土墙板,墙板挂在墙上感觉到很有震撼力,当时也算第一次在国内大量使用预制青砖混凝土挂板,现在其他建筑师也开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