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成功的旅游地产设计

————畅言网设计师主题沙龙

张天乐,北京金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部经理

 张天乐:

我们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考虑旅游地产,更多的是从开发的角度谈,各位设计师的角度,做旅游地产考虑的是如何做出一个完美的作品,不是这个作品今后的盈利问题。在我看来,我也去了很多地方,看了一些旅游项目,我觉得中国现在更多做旅游地产还是在做住宅,不论是从政府拿地,做旅游地产配住宅,平衡资金,不是做住宅的用地,作为旅游的用地和开发商们,更多想的是做成住宅来卖,并不是为旅游来做一种产业。在国外旅游地产和国内不同,针对的客群是什么人,大多数人不会再旅游景点买一栋房子,国内集中区域基本在市中心,不像在国外。我也曾在墨尔本住过两年,这是一个发散型城市,每个区域都有独自的服务体系,每个景点旁边都有人在生活。

国内和国外发展趋势不同,大连、秦皇岛、杭州等地,我们正常工作的人,在那边可能只是度假,并不是长期在那里生活。在旅游区做旅游地产在开发商更难一些,更多和养老等元素结合在一起。上周去杭州文化村,那是一片山,开发商造了一座城,配套齐备完善。我们周末去想去吃饭,饭店排队,但是实际上这个项目已经十年,实际上受益微乎其微。如果万科重新拿这块地,肯定不会做文化旅游地产,开发商更多会重视现金流,从征政府那里以最低的价格拿地,以最短的时间把我们项目销售出去。所以,国内做旅游地产还是任重道远,只是从设计角度考虑有限,还是要结合政策和资金方面考虑。

宋祎林,大地风景旅游综合体与旅游地产规划设计院院长

宋祎琳:

我接触了很多项目和开发商,知道的是文化旅游项目不赚钱,我也很同情中国的“被绑架”的设计师,他们很痛苦。我更多是解决项目前期的问题,这个旅游项目命题给我们,我要干什么?人从哪里来?解决前期产品的市场战略,运营模式、业态等问题。我对于客户的认识分三类,一类是政府客户,不会花太大的力气为他们做项目,反正也不会落地,是为了骗一点规划费,项目就是一个省长提出我要向南发展,发展旅游产业,这种客户就用力气非常少,每次评审过就好。第二,本身就是做地产的开发商来做旅游地产,我也不是特别尊重,旅游地产就是地产,不要说自己搞旅游,他们都不考虑后期运营,不考虑自己持有,没有考虑企业的竞争力。

之所以这几年旅游地产这么火爆,前几年地产行业发展特别好,大家都在羡慕地产商。城市的住宅用地被一些最初的地产商已经开发的所剩不多,一些转型做地产的企业就瞄准了旅游地产,在偏远的、资源好一点的地方投资,所有落脚点都在“地产”上,没有落在“旅游”上。第二方面的原因,购置旅游地产的人群出发点就是错的,因为他既不是国外的分时度假,也不是分权度假,所有人买房子是为了投机和投资。前几年海南很火,大家觉得旅游地产是可以保值升值的,但实际上大家不知道,我不明白为什么在山东威海、胶州、莱州湾等地方做旅游地产,想着能够会长期经营和盈利这是很滑稽的事情。

全民还没有觉醒,大家没有认识到度假不是这样的,但是中国人有个坏的习惯,如果没有产权只有使用权就会觉得不可靠,中国人缺少信任感,不信任政府和开发商,也不喜欢媒体,不知道媒体会倒戈到哪一边。所以中国人只信任自己的钱买到一个实在的东西,如果将来要拆除我还可做钉子户。第三类业主是我非常尊敬的,他们现在正在努力转型,也是一些认真做事情的企业,他们真正找到了自己企业的灵魂。比如宋城,他们起家于影视产业,复制了各个朝代的千古情主题公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找到了自己企业真正要做的事情。另外,华强集团、海昌集团等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也是很好的。

张洪鸣:

我觉得旅游地产如果用心去做一定是赚钱的,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所处的角度和立场和其他国家不同,开发商很多时候也是被逼无奈的。比如我们之前出差,看到绿城在杭州的一个高端项目,他们之所以做高端,是因为拿地成本很高,即使是做小户型,普通老百姓也是无力购买的,做成豪宅最起码还会有些客户。

宋祎林:

我们国家的旅游群体还是很庞大的,甚至一些二三线城市的郊区景点也会有人去。

张洪鸣:

你讲的仅仅是旅游,但是我们现在谈的是旅游地产,“旅游”两个字只是“地产”的定语,既然是地产,就要盈利。大家都希望能做一个唯美的作品,但很多现实条件不允许。

张倩,大地风景旅游综合体与旅游地产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张倩:

在座的朋友们大多数都是设计专业出身,我以前在外资院工作的时候,发现他们有80%的工作都与概念规划有关,概念规划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但是离开了这张概念的规划图,我仿佛就什么也不会做了。于是我来到现在的公司工作,这也让我对旅游地产有了更深的认识。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旅游地产更准确的应该称为度假地产,而现在真正能够在这一领域盈利的企业确实很少。但是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可能对于开发商而言,只是做那些挣钱的事情就好了,对于设计师而言,可能会觉得把旅游的层面交给策划人去做,我们只做好设计部分就好了。但是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应该联合起来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作品,把项目的各个功能进行细分,然后再结合在一起。比如在景观方面做得好的公司就只做旅游地产中的景观,在酒店方面做得好的公司就只做里面的酒店项目,那些大而全的公司是不利于做好项目所有环节的。所以,我们每个公司都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发展自己的专长。然后,在整个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再由项目业主的负责人将各个环节整合到一起。做整合的人不需要做其他工作,只要深入了解每个公司、每个人的特点,然后把大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佟晓威:

国外在整合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建筑、结构、机电等各个专业都是独立的。我以前在诺曼福斯特事务所工作,他们以前都是建筑专业,但是近两年已经发展到全专业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如果一个企业做得过于专业化,就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福斯特事务所之所以以前能够做到专业化,是因为当时他们做的项目都是高大上的项目,设计周期很长。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他们已经很难接到这样的项目了,所以只能向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发展,这样就会面临很多的成本压力,之前的那种模式也就明显不符合发展要求了,于是开始进行多专业的整合。实际上国内以前也曾经讨论过资源整合的问题,但是由于国内企业的信誉度等方面的问题始终没有实现。

张倩: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和以前已经不同了,必须要有一个整合的过程。比如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很少有景观设计这个专业,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很多以前做家装、做环艺的人纷纷转战景观设计行业。于是,这个行业的企业也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进一步整合。再比如,五粮液根本不生产自己的瓶盖,也不生产自己的标签,这就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肯定会有一个细分的。

李伦:

清华大学现在成立了一个人居集团,目标是要作为城市的营造商,“各路人马”都已经配备齐全了,如果城市要建立新区,那么他们整套班子就可以进行总承包。而对于其中的每个小集体而言,又是在分别走专业化的路线。

张洪鸣:

就像开发商一样,只是负责拿地就可以了,建筑设计找设计院、工程施工找总包商、销售找顾问公司,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整合。

幕落

嘉宾合影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成功的旅游地产设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