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畅言网工程造价主题沙龙——上海站
发布时间: 2012-06-01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杨树梅:

杨树梅,上海东方渔人码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约部造价师

我们在这些项目上有优化的做法,专门请公司来做优惠,但往往咨询公司的意见都很难接受,我的体会是很满难的。

徐亮:

从成本控制角度来说,概算成本额要比预算成本高,预算成本要比决算成本高,而实际情况却是反过来的,决算成本肯定要超过预算,预算成本肯定是超概算的,概算肯定是超估算的。因为我们在工作中做了很多研究,在国内,造价的模式和英国造价模式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国内的造价控制是一个阶段性的控制。

杨树梅:

我们从设计介入的,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徐莉君:

徐莉君,上海千年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造价师

调整概算的评审我们也做过,这么多年我的感觉是成本超概算的原因主要在前期控制,比如房产公司做经济适用房项目,售价为4000元每平米,这个价格肯定是固定的,政府的回购价也是固定的,设计院做概算的时候,设计建安造价在2000多元每平米,那么不论设计图纸多么好看,设计时的成本肯定是和建安成本有差距的。

我认为一个做概算的人,要对项目概算心里很有底,各个标准基本上在市场行情里都有体。第二,设计方面概算的内容一定要充分,不能有所遗漏。我现在参加几个政府的项目评审工作,基本就是调整概算,超出太多就会重新推翻。一定要控制好概算、预算、结算三方面的对比,预算、概算是没有办法对比的,概算的范围很广,包括前期、设计、施工等阶段,是总包还是分包,所以说概算和预算的可比性是十分低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可比性的,如果说从设计角度控制报价,这个理论是成立的。但目前各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现在的企业基本没有自己定额。

徐亮:

我的工作是甲方把图纸拿来,然后我把成本算出来进行招投标,按时结算就可以了。总而言之,我始终是按照实际的图纸方案去做造价预算。

王红娟:

王红娟,上海月星集团有限公司合约采购部成本经理

我们原来再瑞安也做过这样的项目,前期的目标成本根据设计确定,要有研究的过程,有一些前期的费用的在里边,接下来就是一个分配的过程,我们最后的结算都可以一一对应的。这个一一对应的过程就是扩初图,而不是施工图。最主要的是材料选用的问题,关键是开发商、业主的目标成本是多少,比如要在节能、绿化方面的投入,然后再和项目顾问、设计顾问去协调,要将项目做成什么样子。

当然这是我以前设计公司的做法,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瑞安的时候我也做过两个项目,从最初的可研到决算阶段,都会有一个优化过程,然后再进行分解,最后就形成了一个层层跟进的工程。

这就不得不说建筑全过程的跟踪问题,工程造价涉及到建筑全专业,不仅是我们造价这一个专业的事情。

龚寅:

龚寅,安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监理部造价师

如果这样,花费的时间会很长,就目前国内建设工程周期肯定不允许花太长时间的。就看领导是否重视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一味追求进度。

王红娟:

此外,现在还有设计严重滞后的问题,很多时候预算已经做好,但施工图纸还没有设计出来,导致甲方迟迟不能施工。

江荣华:

江荣华,上海嘉实(集团)有限公司成本合约部经理

在理论方面,造价是一个全过程的工作,从我自己经历的公司以及一些朋友经历的公司来看,都没用做到全过程。现在的情况是,不同工程的算法也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可能一个工程在设计和建安成本方面并没有超出预算,而刚才徐工说的情况则是很难把控的。

徐亮:

我们说的是一件事情的两种不同做法,包括刚才大家讲到的前期问题,实际上大家与设计师沟通得并不多,所以遇到那样的问题也很正常。我们之前做过的40多个项目基本没有超出预算的情况,只有当时的一个政府项目由于一些问题几乎超出预算,但后来经过修改设计和桩基等方面的内容,又将预期成本节约下来。实际上如果是完全依照图纸施工,我觉得是不可能不超出预算的,因为那样就不存在控制问题了,只是在进行核算工作。

王红娟:

我们都在讲超出预算,究竟超出什么?实际上这应该有一个界定,制定一个基数。对于造价师而言,从开始的可研阶段到最后阶段,各个阶段关键是看把什么作为标准,比如说外企有一套目标成本管理体系是非常详细的,如果把这些作为目标则不存在超出预算的问题,而我们现在很多公司对目标成本并没有很在意。成本控制不仅仅是我们造价行业做的事情,工程、设计、监理等各个行业,我们是一个整体的团队。

徐亮:

为什么说目前的造价工作只能是采取一个阶段性的控制措施,因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人在做事情,前期工作做好之后,相关人员交给设计师之后完事大吉了,设计师做好设计之后同样不予理睬了,各个环节很少有工作方面的交接。我有个问题,比如业主在做投资的时候,最终成本是否根据最后的决算才能计算出来,是否还会追加投资,或是之前就把投资金额确定下来。

杨树梅:

我们在工作之初就会把投资估算做好,在实际工程中是以估算为投资目标来控制的。但是刚才讲到对成本控制最明显的阶段是设计阶段,所以我觉得有些无能为力的感觉。虽然我们也请了设计咨询公司对设计院的设计做些优化,但设计院是根本不接受的。

邬颖斌:

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大设计院,更是难以接受别人的意见。

杨树梅:

另外,设计师做好方案后还需要专家审图,审图的时候专家还会提出更多要求,有些甚至认为设计师在一些方面还是不够保守。

徐亮:

当前,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深化方面还是没有人来做,这可能还是一个服务意识的问题。比如建筑含钢量的问题,我们在和客户签合同时就已经把钢筋用量签到合同中,但甲方会说:我们还没有做设计,你们怎么会有这样的胆量呢。实际上还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

杨树梅:

在控制成本方面,我们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

徐亮:

其实审图公司或者专家只是建议一下,并不具备决策权。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原因还是国内的成本控制处于一个“阶段性控制”的阶段,谈不上全程控制,而国外一些先进的操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王红娟:

但学习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陈雪梅:

陈雪梅,上海洛克菲勒集团外滩源开发有限公司合约部总监

如果开发商在设计方面管理得好,那么成本是不会超出预算的,而且在和设计院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把大部分资金放在施工中,于是他们就会派设计监理到现场,尤其是在关键节点的设计阶段,一定要有设计人员驻场,而且设计监理每个星期都要参加设计例会。这实际上就是在操作过程中实现概算控制。

真正影响造价的还是前期设计阶段,设计阶段就是要确定需求,然后在需求阶段多确定条件。在扩初阶段,设计院再根据业主的需求调整设计方案,于是就会改变设备、改变材料,于是概算也会根据新的需求而产生变化。如果概算已经确定了需求,施工图设计只不过是在概算基础上进行深化而已。所以甲方的设计部、工程部一定要和设计院密切配合,随时去考虑价格问题,尤其是在招标过程中,超出预算之后就要立刻进行调整。我们有一个精装修项目招标,给设计师的限额是13000元/平米,设计师做出来之后达到15000元/平米,所以就要和设计师商量更换材料。造价师要时刻和设计人员沟通,如果只是靠一个预算员或是一个部门,是不可能实现控制成本的。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主要是控制它的变化,然后是材料的批价问题。如果前期招标控制得比较好,那么后期的成本控制就会很好。

CCDI和我们是战略合作合作伙伴,我们在拿地的时候他们要做整体规划,然后根据总体规划做相应的技术指标。CCDI是有设计前提条件的,我们还有内部的企业收益率、财务成本、土地成本、管理费用,以及其他所有费用。我们把这些费用算好之后,再计算出最高的拿地成本,如果超出最高成本,就要放弃拿地了。

徐亮:

对于一个商品而言,价格减去成本等于收益,这是最简单的公式。价格往往会比较明确,商家对利润也有一个预期的,所以问题主要在于成本。首先要将目标成本在前期定好,然后再将其分解,这还是一个前期估算的问题。

在2010年以前,万科的项目基本上都是我们在做。万科现在正在慢慢做集成化管理,刚才邬工可能比较反感,但我还是要提这个问题——国外的习惯。我们部门之前有一个研究生,在芬兰工作了半年多,他来到国内可能不太会做事情了,我问他:你们之前不做预算么?他说不做,他们只和类似行业协会的机构要一些标准,所以不会像我们这样人工计算钢筋用量。现在万科慢慢在走出这个阶段,已经有自己企业内部的标准了,这肯定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