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贵杰,上海中江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合约部造价师

徐良宏,农工商地产集团上海汇航城市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合约部造价师

袁玉华,农工商地产集团上海汇航城市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合约部造价师
王红娟:
这个数据库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徐亮:
很多数据都要保存下来,我们现在已经有一部分这样的数据了。
邬颖斌:
我刚才并不是说反感国外的一些做法,我还是很赞成国外的做法的。
畅言网编辑:
对于工程造价行业今后的发展,大家持什么样的看法?
杨树梅:
刚才徐工讲的理论很好,这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只不过我们现在还是没有做到位。
邬颖斌:
西方的建筑毕竟比我们早好多年,我们现在很多企业也在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我觉得以后会取得成功的。但是我们目前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材料、工艺,在做概算、估算的时候,甚至在做预算的时候,设计方案都还没有做出来。
徐亮:
还有一个知识结构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没有经验,无非是把其他的数据拿过来作为参考,之后,我们开始在估算的时候考虑一些工艺的做法,比如弱电都包括哪些系统等。有些造价师认为这些事情不是自己该做的,这是不对的,但是如果要做到这些是需要掌握很多方面的知识的。
龚寅:
一是设计,再有就是结算方式,我想请教一下大家的结算方式是什么。
江荣华:
现在是清单报价,所以结算方式很难说。
邬颖斌:
所以这就是完全市场化的,尤其是国有企业,很多都是内购。
杨树梅:
这与当初招标的时候是有很大关系的,比如当初是单价包干、附加值结算、单价可以调整还是总价包干,结果都是不同的。所以在编写招标文件的时候要把这些内容都写进去。之前提出的要求决定了之后的结果。其实就我自己的体会来讲,上海93定额要比2000定额繁琐得多,但是2000定额刚刚出台的时候,很多单位做这样的工作:比如同样的工程、同样的工程量、同样的价钱,将93定额的价格和2000定额的价格进行比较,以后就可以按照这个比例做预算了,我觉得这就是造价师懒惰的表现。
龚寅:
现在的问题是93定额肯定比2000定额低,因为在人工成本方面的差距很大。现在是这样的,93定额谈好以后,会有一个人工的补差,成本会比2000低很多。
徐亮:
实际上这还是一个投标的过程,不论是采用哪个定额,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甲方的预期成本是多少?具体用哪个定额应在标书里面写清楚。
徐莉君:
比如说我参加的那些评标的项目,一般情况下只要是预算价格最低的标,就会中标。那些低造价的投标我感觉和市场价都是有偏离的,施工企业接下来会亏本的。比如我们现在的人工成本国家规定最低是65元,他们的报价一律是65元,从专家角度讲,他已经符合要求了。再比如建筑常用的“三大材”,也是按照90-100元的范围内报价,可是符合标准的。但实际上施工单位会在里面调整子类项,专家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评标时间,根本是看不出来的,从价格方面看是合理的,但具体的指标已经被调低了。这种情况下中标的施工单位,以后肯定会其他方面找回亏损的,这就会给建设单位的造价部门造成很大苦难。
第二种是国有单位的招标,标价肯定会很高。比如有4家单位参与招标,但这4家单位实际上可能是一家或两家,这时候做政府投资项目的时候就会超出概算了。现在招标文件中有一个“最高限额”部分,最高限额就是概算里面一般的代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因为是政府项目,所以不会刻意调整价格。建安费用如果确定是1000万元,那么最高限价就是1000万。作为建设单位,要考虑这些成本很多都是在变更中使用的,在概算的时候定额本来就要比预算是高一些,超概算定额肯定要比预算定额高,还有零星项目成本,比如土建要加上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这些资金全部划拨给施工方了。如果项目的概算1000万元已经做好了,但以后变更成本后怎么办?如果前期设计比较粗糙,如果项目设计原本就已经深化了,那么就有可能控制不住。我觉得造价行业一直有很多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相关政府部门在体系上还是有好多问题需要调整的。

活动现场
邬颖斌:
一般政府项目招标代理公司早就摸透了,早就在里面把坑埋好了。以后可以搞二次经营。
徐莉君:
经验只要你认真肯定没问题,我们讲黑暗的而一面,都是挂靠的,自己连预算都没有,找一个人帮我做。不知道他有没有责任心,不一定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去做事情。中标的话一些小老板,做的总价是多少,我肯定你中标,报价高低管不着,真的是这个问题。只要你这个总价合适,甲方和设计、施工单位都知道,如果碰上几家陪标的,这个价格在这个范围里面,肯定会中标。大企业挂靠也多的不得了如果大企业、大项目,找一个大企业配一个很小的标是不行的。
王红娟:
有的时候,和企业大小关系不大,关键要有一个复合机制,自己去控制这个问题,如果只等着别人,肯定会出问题。
徐亮:
我们做韩国浦项的一个项目,我们外包给当地的施工队伍,后来韩国的监理领导看到我们员工带的帽子不一样,明天还不换你们的工人来,马上换掉。大老板发现不是我们的队伍。第二天我们买了一大批帽子,我觉得韩国人很好骗,韩国监理看了看,觉得很不错。这是一个笑话,真的是没有办法。用自己的队伍就是吃亏,那就包给外面的施工队。现在基本全部是管理人员,哪来的施工人员。
江荣华:
现在包括人家好多都是统一组装的,可能有个别的。
王红娟:
我以前也在施工单位工作,在工地上我们也穿工作服,现场的工人和我们穿的一样的衣服,关键是管理的问题。我在施工单位、民营、外企也做过,我现在就觉得第十一条,这个发展的肯定是往先进、便捷方向去发展。
徐亮:
其实我觉得是不同角度的问题,我是施工单位的造价员,刚才说的投标方法也是技术上的问题,我觉得将来的技术可能向另外的方向发展,大家会觉得可能是更恶意。
王红娟:
这个说回到开始的第一个话题,这个重要性对施工单位、顾问单位、业主同样重要,,大家都是盈利的过程,我不相信施工单位盲目计算,这其实也是盈利的手段,其实大家都是在盈利。
徐亮:
总体而言这也是造价师的技术,难道我们不会吗?我们都会。不同角度看待的问题不同。
邬颖斌:
甲方不行,施工单位肯定会吃到你头上去的,他不会那么乖的,他为了追求自己的利润。
徐莉君:
合约部的经理要求比较高,不在乎招标,:合同里面的条款。施工单位最好遇到甲方,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写好了以后都是一个个“地雷”。
徐亮:
在我们这行合约的管理还不是特别完善,技术层面不够丰富,这方面我也没有太多学习。我们做的一个哈尔滨的项目,他们要求非常高,外立面要用老外公司的设计,专门从美国来,老外的公司拿出来的合同这么厚,只是一个外立面就那么厚,要求的非常详细和严格。条款、清单等。他们的报价没有定额。
徐莉君:
把工作的范围和特征写清楚,但是最里面做的不够,中国要求的预算、材料逐个打出来,相当清单里面项目内容。其实合约就是成本控制的一个手段。
徐亮:
经常听到国内公司被外国人骗的,国外确实比较系统化,比较完善。
徐莉君:
中国的造价咨询做不到高水平,中国很多造价工程咨询收费很低,不是说做不到,好的造价师也有,也可以做的到,但是好的造价师有几个?越便宜越好,好的项目经理兼职好多项目。在以前的单位,我的一个星期工作五天,总是在开投资监理会,所有政府大项目代表性全是我,我一直在跑现场,每天在开会。下面就是助理和助手,他们根本做不到这么细。企业要生存,造价师要生存。作为造价控制,第一是起点要高,第二是对总监要求比较高,收费要合理。对于施工单位,请一个好的造价顾问产生的价值,比这个造价工作本身要高很多。
王红娟:
业主对造价公司不信任是正常现象,顾问给业主提供的建议和参考,主要的决定还是业主去做,前年的时候做造价顾问,服务费是30万元,但很多问题导致了恶性循环,比如出1000万自然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出200万的话,可能就请一个造价师,这就是结果。
徐莉君:
本来政府也有相当于投标的项目,但是去年情况就是浦东新区财政政策改变,要求按国家标准报价,就是报人员、在审价过程中不可更换。第二是企业的业绩,后面如何控制,都要进一步考虑。要求要有一个高素质的团队来完成,政府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过程很难。设计院的设计费也缩水严重,房产公司不按标准操作,就是按照平方米来做。国家有收费标准,但是大型企业对于很低的标准不一定严格遵守。各方面很难从哪个角度说这种做法有问题。收费标准没有按照标准计算,外资公司他们要求合同上的约定很严格。你自己报的方案,对应的金额、比例,采用标准的咨询合同范本。
我在造价咨询单位工作,我们设计院的概算也是我们部门做的,因为我也参加政府的评标我也参加,政府调整概算的后评估,参加政府的特殊评审,我觉得那些专家提出的问题蛮有针对性。评审的时候,发现好多超概算的问题,就发现设计院在做当初概算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当初是前期做得不好。
我们现在设计院的估算、项目任务书,我们做设计院概算的时候将建筑、土方、基础分开,估算的时候把这些指标的细化,细化后发现建筑的指标差不多,特别是安装方面增加了很多成本,这些不是概算。但是好多最初立项的时候就将土建都算在一起,比如当初立项7200万元,现在调整到1.3亿,超出了100%。我们做政府项目,调整概算比当初立项调整要难得多,我们评审都是政府的项目,私营的调整不是很清楚。
徐亮:
在做估算的上面已经分的很细化,包括各个系统上的弱电分多少钱,就估算就把安装指标,结构多少、建筑多少、弱电多少等等全部给到设计师,他们在做设计之前就会大概有造价控制的一个方向,所以说我们的做的这套东西不可能大家都是这个方法,但是至少我们在摸索这样的一个东西,设计师根据我们前期给他的投资的控制,我们分得比较细,消防报警、楼宇自控,这些都很详细。
这就是我说的知识结构的事情,很多造价师不能理解,因为这是设计师做的事情,后来慢慢接受变成习惯,成为我们自己做的事情。比如说空调系统,每平方米造价300多元,你做不到人家那么细,告诉他我是按照什么来做的。装机方面我们会有一个建议,他有一个大概的方向从技术上觉得可行的,实施的时候就会按照这个来设计,设计之后我们再做概算,测算出来不是交差的事情,是和前期的投资项目来比对。如果超额,就要解决,一种是思考优化办法,或者专业之间的调配,在这个基础上反复进行修改。
我们分公司很多,造价方面有40多人,但做一个概算不需要这么多人,就是反复的比选比对,重视结构上的钢含量。设计师是优化设计,并不清楚优化过后的钢到底是多少,我们要反复地计算,可能计算出来后超出成本了,但还是要通过其他方面去优化,最后达到目标值,安全性达到标准,技术上也可行。

会后合影
幕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