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是投资的一个关键部分和主要内容,它包括建设工程从建设筹备到竣工验收所需费用的总和,它由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铺底流动资金等项组成。价格机制是造价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投资宏观决策和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一个核心问题。

图片来源:百度
一、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
造价确定与投资控制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而对项目投资影响最大的设计阶段。在建设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项目的初步设计基本上决定了建设项目的规模、结构形式、建筑标准和使用功能,形成了设计概算,确定了投资的最高限额。施工图设计完成后,编制出施工图预算,准确地计算出建设工程造价。因此,工程设计是影响和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阶段。
长期以来,我们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普遍忽视设计阶段项目的投资控制,而往往把控制项目投资和工程造价的重点放在实施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审查或计算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很少考虑如何才能达到投入合理的资金,获得美观大方、功能齐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建筑产品。根据国内外有关的统计资料表明: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投资数额幅度的可能性为70—90%,在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影响投资的可能性为30—75%;在施工阶段(实施阶段)的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为5%—25%。或者具体地说,设计阶段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为80%,而实施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充其量不会超过20%,即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成本最大限度不外乎为20%以下。一般情况下设计图纸一旦完成,“按图施工”就是施工企业必须履行的原则,施工企业无权随意变动图纸,也没有时间、精力及承担风险地去考虑优化设计。而我国普遍存在着设计部门比较保守,有的设计只图方便、凭经验而不作方案对比,甚至盲目追求安全度和设计收费,而至关重要的概预算控制则与设计院利益无关甚至违反,因此无从控制。
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本来应该是统一整体的相互配合、配合促进的两项工作,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却如不同道路上奔驰的两辆汽车,各行其道,互不关联。设计部门只管设计质量,一般不管工程造价的高低,给业主的建设资金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要改变这种不良局面,在设计阶段,必须加强工程造价和设计之间的横向联合,推行限额设计,逐步实行以“价”定“量”的设计方法,在项目的投资范围内,按照“安全”“经济”“适用”“节俭”的原则进行工程设计,促使设计人员精打细算,精心设计,达到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要优化设计方案,其目的就是论证拟采用的设计方案技术上是否可行、功能上能否满足需要、经济上是否合理、使用上是否安全可靠。尤其是在经济上,设计的优化是很重要的控制手段,新工艺的使用、新材料的投入、一些局部设计的改变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使工程造价大幅度增减。所以,要想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就一定要做好设计的优选工作,在设计阶段进行设计招投标和设计方案的竞选,并运用价值工程等手段对备选方案进行优化,还要进行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真正达到以最优的设计、最经济的投资,建造最好的工程项目的目的。
二、工程招投标阶段——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
工程量清单报价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工程招投标方式,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建设工程全面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已是大势所趋。工程量清单报价,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由企业自主报价,并通过竞争确定招、投标双方可接受的工程承包价,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
工程量清单报价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计价模式,与过去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定额加费用计价办法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
(1)、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注重工程单价的分析确定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可避免各投标人因预算人员水平、素质的差异而造成同一份施工图纸计算出的工程量相差甚远的弊病,方便评标委员会对标书进行对比和质询。
(2)、工程量清单报价采用综合单价报价,综合单价报价中包含了规费、税金以外的所有费用,有别于以往定额计价,先计算定额直接费,再计算间接费、利润、人工材料差价、税金,最后再取费得到总造价。相比之下,工程量清单报价显得简单明了,更适合工程的招投标管理。
(3)、工程量清单报价要求投标人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实力报价,适用于推行最低价中标的办法。
(4)、工程量清单报价具有合同化的法定性。中标的投标单价一经合同确认,竣工结算不能改变。
(5)、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便于施工合同的单价的确定,有利于工程款的拨付以及工程变更价的确定和费用索赔的处理。

图片来源:百度
三、施工阶段——抓好合同管理
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的最大阶段,是招投标工作的延伸,是合同的具体化。加强施工控制,就是加强履约行为的管理。房地产开发产业是随着国家住房分配供给体系的改革而产生的。虽然与基建项目具有共性,但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三超”现象,但“三超”的超额必须由企业的赢利来弥补,如果控制失衡,会使企业经营亏本。因此,房地产企业的盈利目的决定了项目投资必须实现预期的目标。
1.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
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对工程变更实行有效控制。针对目前工程量清单报价,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业主方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从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等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另外,对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不履行约定义务及时提出反索赔,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做好月度工程进度款审核,避免投资失控。工程进度款的审核,对经监理方确定的工程量,按合同约定的计价依据,套用材料单价及费用定额进行核价后支付相应的工程进度款。
2.从技术措施上展开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
对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做好论证的基础上,广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办法等等,想方设法在技术上实施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技术措施是实施项目投资的必要保证。据统计,材料费一般占直接工程费的70%左右。同时,直接费的高低影响到间接费的高低,因此,选用新工艺、新材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缩短工期的有力保证。
3.从经济措施上展开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
严格控制现场经费和总部管理费,最大限度降低静态投资。例如:占道费、绿化赔偿费和其他补偿费等,对大宗材料或大型设备按合同要求可直接进行甲供,以达到降低造价之目的。甲供材料须根据工序及施工进度安排进料计划,尽量降低存储成本。另外,加强甲供材料的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及损耗。
四、竣工结算阶段——把好最后一关
该阶段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最后阶段。根据合同、预算及费用定额、竣工资料、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认真审核工程款。以政策为依据,对送审的竣工决算进行核实工程量,落实联系单签证费用,使审核后的结算真正体现工程实际造价。
竣工结算审计重点,应放在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预算单价套用、各项取费、施工索赔是否正确这几方面。
1.审计工程量
审计工程量,一般按竣工图逐项审查,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分为:(1)土石方工程,(2)桩基工程,(3)砖石工程,(4)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模板工程,(5)金属结构工程,(6)木结构工程,(7)屋面工程,(8)防腐保温及防水工程,(9)脚手架及垂直运输工程,(10)楼地面工程,(11)装饰工程,(12)门窗工程,(13)构筑物工程,(14)水暖工程,(15)电气照明工程,(16)设备及其安装工程。这部分工程量审查,分别按不同地区不同计算规则正确计算,逐项审查,看有没有混淆、错算或多算现象,防止高估冒算现象发生。
2.审计预算单价的套用
审计预算单价套用,是竣工结算审计主要内容之一。在审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中所列各分项工程预算单价与预算定额是否相符,其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所包括的工程内容是否与单位估价表一致,防止高套定额情况。(2)对换算单价,审查换算的分项工程是否是定额中允许换算的,审查换算是否正确。(3)对补充定额的编制是否符合编制原则,单位估价表计算是否正确。
3.审计其他有关费用
其它费用计算,各地标准不同,审查时,应按当地标准和合同协议条款执行。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承包商是否按本企业级别和企业性质计取费用,有无高套取费标准。(2)间接费计取是否与承包商资质和合同协议条款一致。(3)预算外调增材料价差,是否按实际计取,价差部分是否多计间接费。(4)有无将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计取为安装工程的间接费中。(5)有无巧立名目,乱摊费用现象。
4.施工索赔部分造价审计
(1)所提出索赔必须以合同为依据;(2)提出索赔必须有双方认可签字;(3)提出索赔必须有实际损失;(4)索赔费用计取符合相关标准。
总之,要对工程造价加强控制,就要根据建设程序全面展开,尤其要抓住设计、招标、合同、工程结算这四个主要环节,针对具体情况拿出有效办法,对症下药,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建设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