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伟康:设计师要以"顺"的心态来进行设计,顺其自然,顺应人的发展,开发层面是出于经济规律考虑的,但是我们做设计要做到"顺"。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不要过分挖掘自然,合理使用现有的、地域城市提供的自然资源。
陈凌:
我认为城区住区规划核心词语应该关注两个字——"行走",如果我们的社区是能够走路到达目的地,我觉得是很棒的。如果任何规划和设计能够让人们用双脚去体验城市,能够因此感受到幸福,我认为这个设计才成立。
郑黎晨:
这么多大城市全部都拥挤在一起是很棘手的状态,我认为未来肯定会有中国大城市终结的时刻。但是不是中国城市没有发展,现在城市化在向小城镇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建筑师和规划师还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力量。
蒙小英:
社区规划应该关注住户的参与性,在国外推行社区规划更多的是公众参与,这将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如果推行有可能政策层面和公益行为比较多,国外很多建筑师做住户参与和公众参加都会有些公益行为。
张维:
国内近10年的建设量来说要比很多发达国家大很多,所以居住区的实践可以证明有很多设计师做的是不错的,比如封闭式的小区不一定是坏事,它确实能给大家带来安全感,国外有很多小区就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成为隐患。
张鹏:
在住区设计时,应当把中国当地文化更好地演变,揉入到设计当中,这应该是中国今后规划发展的方向,不要去过多欣赏国外的建筑结构或外立面,而是要去思考怎样打造有中国自己特色的城市,这是我们规划师应当做的。
贾更生:
现在许多设计师被开发商和策划师左右,一些论点和高调都是很虚的东西,我们在一线是实际工作,具体到图纸上户型和面积必须合适,以及绿化和环境布置得是否妥当,另外商业配套是否能满足住户群体的合理需求。
刘晓晨:
我们研究国外的模式是否可以套用到国内环境中,包括现在已经解体的单位大院模式,尽管单位的生长"土壤"已经不复存在,但开出的"花"却仍然不错,这种混合居住模式依然能控制住出行、上班等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