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建筑话题必须进行公众化探索 丑陋建筑才可能淡出都市视野
发布时间: 2011-04-18   来源:南方都市报投稿  转载自:南方都市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建筑必须成为公众话题才能推动思想进化

对此次“丑陋建筑”评选活动,宋丁认为,最终评选结果是黑是白是美是丑不重要,其可贵之处在于对市民精神的呼唤,激发公众自发积极地进行公共舆论监督。“现在已经逐步进入一个民意时代、多元时代、公民时代,任何公共事务的建设都不可能只凭一面之词,每个市民都有权利去发表见解。尤其是公共建筑,它总有不同的评价准绳,例如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当时法国文化界几乎要把它扔进垃圾堆,但建成之后成为了一座丰碑。可见建筑的造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所反映的文化时代背景,能否成为建筑历史中的重重一笔。公众都来参与评价,为之注入多元化的内容支撑,才能推动公共建筑跟上国际化的步伐。

央视大楼

孙振华则建议公众不要将公共建筑和公共艺术简单地归为美学一类,而是放到历史层面上、放到具体问题的框架里去评价,看它的存在是否合理。例如北京央视大楼、鸟巢等,一开始也掀起骂战。但是,放到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建筑一直没有多大起色、到处充斥着山寨的仿古大屋顶这样的历史坐标中去看,它们却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现在央视大楼已经屹立起来,东三环周边的建筑全成了配衬,而北京也确实需要那么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事实上,在全球视野中,生态环保建筑风潮早就淹没了对建筑外观、造型的盲目崇拜。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系教授冯原坦言,关于建筑审美的分歧会一直存在,不管是决策者、投资者还是舆论方,是一整代人所受的教育水平、本身的口味和审美,构成了当下建筑生产的主要推动力。如果说丑陋建筑是一种视觉公害,每个公众都是受害者,那么对美好建筑越有追求、关注度越高的人,受害程度就越高。要改变这个局面,必须在大众传播上做更多的努力,让建筑话题成为不断见诸媒体的重要话题,成为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机构的活动主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促进新一代人的思想进化,推动全社会对美观建筑的集体追求。

建筑审美公众沙龙

如何判定好建筑?

与时代和都市共同呼吸的就是好建筑

宋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能够充分表达城市和文化、精神、风格,不折不扣地贯彻城市建筑应有的环保、绿色、低碳的理念;能够和周边环境协调配套,满足城市建筑最基本的建筑功能,对市民具有亲和力的;代表并引领了其所在时代的形象和风尚的,就是我所认为的好建筑。

深圳的地王大厦是一个杰出的代表。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上海浦东新区的崛起,反观深圳,发展速度减缓,“深圳你被谁抛弃”的争议越来越激烈。在这样“迷茫”的阶段,地王以创新型的建筑材料、亭亭玉立的造型、傲人的高度,再一次亮出了深圳的精神,它的出现让很多深圳人都受到巨大的鼓舞,它代表了城市仍然有未来。我认为不管地王后面还将出现多少高楼,在市民心目中的仰慕度来讲,它都是无可逾越的。千万不要小看了建筑,在911事件中,美国的世贸中心被撞,简直摧毁了美国人的信仰。

少一点美学,多一点伦理

孙振华 深圳公共艺术中心主任

建筑的美和丑是没有永恒的标准的,重要的是,它要体现的价值观是什么。传统的评判标准,大多落在形式感和视觉上,但在当代社会,它将被社会学的价值观所取代。拿去年上海世博会的展馆来说,很多发达国家的馆如果从传统的建筑审美来看,和评判标准是有冲突的,但是它们用的都是节能环保的材料,它们体现的是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

单纯说建筑的美和丑很局限。我们的评价应更多融入当代的思想和研究成果。并非巍峨的、宽敞的、大的、高的就一定是前卫和美的,而要看这个建筑是否和特殊地域及气候特点相契合?比如北方建筑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南方建筑要足够遮阴和通风,它们未必很好看,但它们的实用功能是不能复制的。现在建筑领域上有一句口号“少一点美学,多一点伦理”,我要讲的也就是这么个意思。

你看或不看,它都在那里,不彰不显

冯果川 深圳筑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建筑工作室总经理,城市规划学者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对美丑这件事情很少去想,我所受的教育、我的工作脉络,都不把美丑当作一个目标。做美的建筑、追求美,对一个当代建筑师来讲,这是过时的说法。当然,我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对建筑师来说过时,对别人不一定过时。目前中国社会每一个群体之间,在思想上都处于隔绝的状态。如果我完全不关注美丑这件事,就丧失了一种跟大众、跟其它文化群体对话的机会,反而会削弱设计的力量,所以在最近这段时间,我也在重新考虑美丑这件事。

我的好建筑标准是,它让大家生活得很愉快,但你不需要特别去关注它,你不会感觉到建筑在那儿。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做了把椅子,把它放在展会上,大家都拿去坐,觉得很普通、很合适,它不突兀,没有艺术感,它消失在日常生活中,我觉得,这就挺美的。

分得清主角和配角的位置,就是好建筑

冯原中 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系教授

建筑的丑陋还是美观,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我们不能有美学歧视,应该鼓励所有人都来发表见解。但是从城市建筑的外观来讲,这又是一个专业性的问题,既然是专业性就涉及到评价的高低和水准。当社会性和专业性放到一起,就可能产生矛盾。

什么样的建筑不丑陋?我想,需要先厘清什么样的建筑是丑陋的。从日常穿衣打扮的角度来说,正常人在正常的场合下,都是不太引人注目的,你不会对穿衣打扮特别关心,也不会特别不关心。建筑也是一样的,一些肩负着特别使命的公共建筑,它要成为城市精神的代表和传承,它必然要引人注目。而日常建筑,它就必须符合和满足大家对于日常建筑的一般认知。如果它非要刻意地把自己安放在一个特殊的语境和场合,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舞台上的演员,但是又穿得特别难看,那么它就是不正常的,是丑陋的。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