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设计优化与成本控制的探索

马斌:

建筑设计所拥有建筑设计顾问,结构所拥有结构设计顾问,还包括机电、灯光等顾问公司,分类非常细。很多大项目可能要请到十几个顾问公司。 

袁进鹏:

我们的盘古大观项目,后面也跟了很多顾问公司,我觉得建筑师不是万能的,由于规范本身就滞后,也只是一个参考值,而且规范本身有的也是错误的。 

韩力萍:

设计师确实不是什么都能做,我觉得建筑师能做的事情很有限,建筑师实际上更多的能力是在整合资源,而且整个建筑行业协会管理缺乏一整套标准的平台。我们公司也与一些境外公司合作,我们发现他们建筑行业拥有一整套平台,他们有丰富的整合资源能力。有句名言说:建筑师是靠经验吃饭的行业,我们不能去搞科研,也不可能要求建筑师把每一方面都研究透。

我以前也做过万达的项目,体会特别深,万达成本控制比较好,因为他们确实有一套项目管理的东西,他们有自己的规划院和合同成本控制部,不需要我们做施工图的设计院介入,而且万达有很多设计管控的要点,都是通过自己的经营经验总结出来的,这是我们不能做到的,而万达涵盖全产业链的信息,对他们成本的控制非常有帮助。 

王禄,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项目负责人

王禄:

我在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工作,以前就职于CCDI期间,和杂志社有过交流。现在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开发、产品研发板块。

万达充分的采用互联网思维来考虑这个问题,像马云做淘宝网是为了数据,因为后备的数据很值钱,跟刚才大家说的问题一样,关键价值就是在于他能够提供目前市场上的大数据,能够反映出真实的一面。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太多反而让我们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越来越少。刚才大家讨论的优化设计与成本控制的问题,大部分是在谈论优化设计对建设成本的作用,我觉得成本控制有积极的一面,还有一个负面的影响,这也说明它具有双面性,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是人力成本。人力成本对于设计院是最昂贵的,由于图纸的反复修改和返工。我觉得要渗透产品的概念,要真正知道业主的需求,也涉及甲乙方的关系,从建筑行业最开始出现的时候,甲乙方的关系就是甲方求乙方做事,那时候建筑师的地位还很高,技术当时是一个交易入口。

随着行业逐渐兴起,市场上就出现了特别多能干这些事情的人,甚至出现了比我们做得更好的人,那时候性价比就变成了交易入口,谁的性价比高甲方就会选谁,再往后的资本时代,我们用资本作为交易入口。为什么提到资本,因为我们做过一个项目,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一体化开发项目,我们公司当时也投标3-4个站点,虽然我们都是第一名中标,但是最终没有拿到这个项目,因为绿地公司带着钱和资本进来了。资本也不是我们能够操作的交易入口,这个交易入口在逐渐缩短,再往后是对用户的认知,我认为对用户的认知实际上是第四代的交易入口,我觉得我们乙方要站到甲方背后,以甲方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它所需要的东西,以及推动它的正确方向,这就是差异化,这也不是所有设计院都能干的事情。

我们现在做项目的时候会把甲方、乙方和需求方请到一起做头脑风暴,直到把所有的事情都讨论清楚,了解所有真实的意愿后达成共同的意见,我们再动手去做,这样我们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很多业主不具备专业性,这种情况下也是不断的在迭代的,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可能讨论过程中才找到明确的方向,假如动工再有新想法的话,反而让设计院的专业素养和信任度降低了。 

马斌:

刚才嘉宾也谈到大数据问题,现在有一个特别火的猪八戒网,他就是服务业的淘宝,有人说他们出现之后大多数设计院就会倒闭,不管他们的初衷对与错,至少表现出互联网思维情况下,大数据带来了专业化和市场行业的细分,实际是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现在一些设计院都是建筑行业甲级资质,但是国外的建筑行业比我们国内建筑行业发展时间更长更成熟,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建筑设计行业成熟度,我们会发现国外建筑行业确实分得很细。

现在很多专业的咨询公司拥有大量的经验和数据,我觉得设计优化和成本控制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然而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可能最终被优化了,但是需要绕一大圈,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浪费了人力成本。设计优化和成本控制一定是建立在社会行业细分上,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行业细分才是实现优化和成本控制的关键。 

韩力萍:

我觉得真正成熟的建筑行业未来,应该只有两类公司能在市场上生存,一类是综合实力强,另一类是事务所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现在有很多甲级资质的公司慢慢会出现问题,因为他们的综合实力与一些非常专业的公司相比,专项位于弱势,而且不具备自己的特色,设计经验还需要积累,现在我们很多建筑师就有这种现象,一些项目是现学现做,这必定不是行业的常态,以后也是不允许这样做的。 

王雪:

建筑行业最不受互联网的侵扰,而且至少是最滞后的行业,猪八戒网站毕竟是个案,我们需要有互联网的思维,但是不见得行业就要在网上做。 

袁进鹏:

建筑行业的设计工作是低频度高强度的工作,专业化程度要求很高,俗话说:“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就是建筑师的状态,与互联网高频度低强度是完全不同的。 

韩力萍:

建筑师真到了“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程度,也才可能做精做细。举一个例子,北京富华大厦是北京第一栋欧式建筑,也是台湾建筑师设计建造的,这位台湾建筑师是专业做研究欧式建筑的设计师,他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对欧式建筑的精细化设计。

 马斌:

中国人没有专利概念,在北京可能还会请个设计师,如果是外地的,很多都是拍张照片开始学习。我们在外地做一个项目,甲方跟我们说旁边那块地是他朋友的,也在盖楼,希望我们过去帮忙看看,那个老板说你看这是我从南方拿的图纸,盖完后效果多好,省了不少材料,你们帮我看看,没什么问题吧?这就是说对专利的重视,社会经济得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实现,但我觉得专业化和细分市场确实可以。比如美国的SOM,全美最知名的几个综合性建筑事务所之一,RTKL则偏商业一些,基本上绝大多数的事务所都是十几人到几十人的规模,几十人的都算大的,得有合伙人了。而咱们国内大型的、规模超过千人的建筑设计公司就不算少,如果是一二百人的设计公司全国可能有上千家,太多了。

王雪:

所以以后改成个人负责制后这都应该分化,都变成小事务所,才能真正实现个人负责制。

马斌: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咱们国家的信用制度没有。

王雪:

说到信用,真正能建立信用的,不是机构和单位,而是个人。

马斌:

现在是没有记录个人信用的机构。

马宁:

现在都是失信的,没有付出,没有惩罚,所以失信的人反而过得好。

袁进鹏:

拖延设计费的单位好像大家都还会再去接他们的活儿。行业协会也没有因为谁拖欠设计费就号召大家一起来抵制他。

李宇星,北京宝鸿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宇星:

但这个事也很难说,有饭吃的人就可以矜持,没饭吃的可能就让步,能来的都是菜。今年我的公司比较困难,昨天我的员工逼着我打欠条,劳动合同也好工资系数也好都不算数,他们说你打个条,我们心里踏实。我说只要大家高兴,我配合你们,你们拿着欠条回家过年高兴,我就给你们打,打完欠条,公司盖完章、签完字后,他们还让我按手印。我讲两个失败的案例。一个是河北的项目,我们和甲方老总关系不错,但是被拖欠了设计费就不干了,后来他们从石家庄找了一家设计公司,比我们规模大,比我们实力强,比我们设计费低,老板很高兴,做了一个六层的商业楼和一个27层的住宅楼。商业规模不大,总共也就5300多平米,他们给设计的柱距从4米多到8米多,如果是我们做这样的项目,可能74颗廊柱就可以,他们是103颗,差29颗,那么多柱子,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概念,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疏散楼梯不够,画了大量的仓库,估计他们觉得这是个聪明的做法,但在实际的消防验收时真的是仓库吗?在五六层做仓库可能性不大。第三个问题,商业一般都有中庭,一边上一边下,中庭对着大门,结果这个设计里中庭正对着疏散楼梯,没有正门,都从两边进。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后跟老板提了,老板也坐不住了,地下二层和地上一层都建好了,怎么办?从地上二层开始改造,加固,挪楼梯,补楼梯,挪位置,总工的改造费花了200多万,而设计费才几十万。更可笑的是正对着六层商业楼的住宅,做了八层的商业结构,为了抢面积,多两层面积,一层800平米,结果没人要买,现在又找我们做方案改造。一再改造之后,老板吃不消了,说就这么着吧。大家都知道,专业的东西与外行人合作,还要迁就他们,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个案例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北京的一个项目,是政府重点项目。当时的土地征用不下来,项目又要往前推,用会议纪要代替文件,规划先批,人防审图时发现地下室面积还有住户占着,大概400平米,这一部分是文化活动中心的面积。这下出问题了,我们出的施工图必须按照人防审图结果来做,但与规划不一致,我们向规划院打了报告,不过这事时间长就不了了之,我也没太注意。前两天接到规委的通知,原来是丰台规委把我们举报了,说我们违规,项目不予验收。我说这个是政府项目,人防和绿化还没批,规划就先批了,我们控制不了这些东西,这时候规委不认账。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把这个问题反映给省规委,这样双方都有责任。

我说这些事情是什么意思?我看沙龙话题函中有的问题说说设计费占项目成本的2-5%,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项目达到2%的,5%就更不敢想了。我们做建安项目,一般都不到30元/平米。最近我还接了一个外地的项目,12元/平米,连规划带施工图。接二连三的发生这种事,我们好像真的还没享受2-5%设计费的这种待遇。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沙龙成本控制设计优化探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