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我国生态城建设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 2013-09-10   来源:网友海珊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图片来源:百度

发挥引导作用合力推动生态城建设

随着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已开始将“宜居、可持续、和谐”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但目前尚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城市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和规划设计原理、政策体系、建设技术和实践经验。去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对我国287个城市进行总体评估后发布了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指数显示,目前,我国72%的城市发展模式较为粗放,尚处于城市化的起步阶段,提高生态宜居建设的潜力十分大。

作为生态城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集合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汇聚业内外的力量,调动各地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甚至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推动生态城的发展与建设。

随着提出建设生态城愿望的城市越来越多,面对各地日益高涨的生态城建设热情,为了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变成美好的未来、引导全国生态城建设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整合资源,专门成立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任组长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兼任办公室主任。

去年1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城市可持续项目在北京共同召开了《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项目启动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具体负责组织编写《指南》,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给予支持。对于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的中国,《指南》将为城市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2011年6月28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推出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即优地指数。首次提出运用向量结构的评估方法,对城市的生态建设从软(行为过程)、硬(结果成效)两方面进行全过程的考核,为被评估城市找出其在象限结构中所处的“生态位”,从而寻求合理的发展路径。本着多维度比较、全方位评估、全社会参与、系统总结和指标提升的原则,优地指数的评价结果将引起当地政府部门、学者和公众的共鸣。

2011年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合作开展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一年。2009年7月11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共同签署了合作开展“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项目”的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将在5年期内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角度,组织构建中国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并依照该指标体系,在中国遴选优秀生态示范城市,大力推广生态城市最佳实践,同时结合指标体系对案例城市进行评价,完成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由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过程,从而促进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对我国生态城市整体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典型案例的进展情况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和细化研究。随着该项目的深入开展,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已经初步构建起来。

为了给城市政府、发展商、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规划师、建筑师搭建一个信息共享与交流的平台,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加强各地区、各城市之间在生态建设与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倡导下,去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上海、重庆的地方政府联合主办了生态城市中国行系列活动。为给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等专业的院校学生提供一个社会实践和交流锻炼的平台,2011年,全国首届绿色生态城市青年夏令营在深圳市开营,吸引了国内10余所大学的规划、建筑、环境等专业的学生参加。

作为一个上世纪80年代才提出的概念,生态城在我国的实践只是刚刚起步。随着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选址错误、交通模式错误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技术选用、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还需不断解决。愿望是美好的,但要把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并非易事。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