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调控”建筑冷暖  > 正文
高灵能源:空调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布时间: 2011-07-0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高灵能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从用能企业角度,采用高灵空调蓄能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行电费,降低经营成本。据科学测算,通过高灵ICEBANK桶式蓄冰技术的应用可为用户节省40%以上的空调运行费用;对于新建项目可减少设备初始投资,减少制冷主机及配电设备的装机容量和装机功率30%-50%;提高空调机组使用效率15%-25%;减少电厂发电设备装机容量8%-34%,提高电厂使用率为40%。

同时高灵能源在冰蓄冷技术基础上加以延伸,开创了应用能源终极方案——区域联合能源供能系统技术,即打破了专业和技术间的壁垒,有机组合多项节能创新工艺,将土壤热能、燃气、蒸汽、热电冷三联供及冰蓄冷技术集成为一个合理互补的流程系统,从而实现能源按品味分级利用和循环利用。作为典型的循环经济创新模式,高灵“联合能源”为用户提供最佳效能的区域冷热源解决方案,实现节能效益和投资收益最大化。主要技术包括:热电冷三联供,太阳能光伏发电、夜间低谷电蓄能综合系统(蓄热、蓄冰),新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排风能量回收系统,热泵与热力供热系统,运行策略与智能化控制系统,高灵独有冰蓄冷系统,高灵关键环境技术。

绿色产品已是主流

冰蓄冷技术的诞生,无疑是人类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一场革命,其利用电网峰谷之间的差异来平衡国家电网使用效率,使用户投入较低的费用,就能保证用户白天的空调供冷需求。目前在冰蓄冷领域,此项技术和成果的运用非常广泛,适用于商场、宾馆、体育馆和各类企业,在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夜间蓄能

一、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与普通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相比,商用蓄冰空调系统的优势在于制冷技术的革新。它并非在用电高峰或电价昂贵的白天时段与大家争抢能源。相反,它却是在利用夜间用电负荷较低并且电价偏低的低价电打开主机制冰蓄冷,在白天用电高峰并电价偏高的时候,融冰释放冷量来满足用户的制冷需求。

经过数十年发展之后,虽然此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然而由于此类商用冰蓄冷系统的开发技术难度高、开发难度大,一直另许多国内企业望而却步,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作为全球性的专业冷能源供应商和国家重点扶持的高科技节能减排创新企业,高灵能源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科技优势,联合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校的攻坚力量,一举攻克了商用冰蓄冷技术运用的诸多技术难点,掌握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商用冰蓄冷节能的成套技术,创造了多达12项的专利,填补了我国在冰蓄冷领域的多项空白。尤其是目前享誉国内外的桶式蓄冰技术,具有冷损失小、制冷率高、安装便捷、节能环保等突出特点。

二、节能减排意义重大。据估算,针对我国每年新增约3亿平米的商务建筑物而言,如果全面使用商用建筑蓄冰空调系统,每年可为国家节电38.4亿元,节煤31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86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1.2万吨。同时,这一技术的实施还相当于为大气减少217万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种树474万亩。

高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戴思嘉表示:“为用户节省更多的运营费用,为国家减少更多的碳排放和资源浪费,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和社会价值,一直是高灵公司不懈的追求。虽然我们在冰蓄冷节能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今后我们将在国家更有利的经济和减排政策的扶持下,继续加科研投入,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用更加过硬的技术和产品回报社会、回馈用户,与大家携手共创蓝天。”

三、市场潜力不容小觑。伴随着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环保政策的倾斜,商用蓄冰空调系统将在国内形成更大的冰蓄冷节能覆盖体系,可从根本上满足不同用户对于冰蓄冷节能产品的需求,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与冰球制冷和冰槽制冷相比,建立在桶式蓄冰技术基础上的商用蓄冰空调系统的外形设计更加美观,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安装检修更加方便。除能提供强大的制冷功能外,其生产成本不超过普通空调生产成本的15%,三年便可为用户收回对此技术的投入。可见,此项商用蓄冰空调系统拥有极高的性价比,既引领国际冰蓄冷潮流,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又为用户提供了不错的选择,必将成为未来冰蓄冷空调市场发展的主流。

空调产品与建筑的结合

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冰蓄冷空调系统时,强调系统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很重要的一点是:工程技术人员要根据整个建筑的用能情况、地缘特点、建筑特点等系统一个综合系统方案,它包括供热、供冷、供新风等末端设备,也包括制备冷、热源及处理新风的方式。

同时还包括将土壤热能、燃气、蒸汽、热电冷三联供、冰蓄冷及热能回收技术集成为一个高效的节能蓄能系统,并使整个系统按能源品味分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幅降低建筑物能耗。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