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建筑学会高级建筑师、著名建筑评论家顾孟潮
首先我同意前两位先生的发言,我先要祝贺第六本《中国建筑艺术年鉴》的隆重出版,这是一个很艰难、很复杂的工作,在缺人又缺钱的情况下,编辑部成员是非常辛苦、非常不容易的。我多次参加他们的工作,体会到了他们的甘苦,能够做到今天这样是很了不起的。这是很重要的贡献,特别是我们今年要贯彻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文化强国的精神,这就是具体行动。
我想提两个共生共荣,第一个是古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共生共荣,因为古文化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根本,如果不重视中国的古文化就永远没有中国文化、没有中国特色,我们就在世界上站不起来。但是我们不跟着世界、外国文化往前走,也不可能有我们文化强国的地位。所以我们说的古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共生共荣。第二个共生共荣是城市规划建筑与风景园林的共生共荣。2010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把风景园林学列为我国的111个一级学科,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今年是《园冶》的作者计成诞辰130周年,我们被世界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我们在园林艺术上、在环境艺术上是有很深的根、很高的杰作的,而且有辉煌的理论著作,我们要把这个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出去,体现在我们今天的设计当中去。朱院长所讲的我也有同感,我们从城市的角度、规划的角度是如何体现城市规划意识的,如何体现这个城市、这个地段的,它是如何与这个城市衔接的,成为有机生长的一部分。另外,我们怎么体现中国风景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我们的大建筑主义已经沿袭多年,因为我们的环境设计落后,所以建筑与环境无法衔接,也就不行实现有机生长,所以它就不是献给城市的礼物,而是加给城市的包袱。这就是我讲的两个共荣。
我大概翻阅了一下《年鉴》,很高兴这本年鉴对于古文化有一定的重视,它有一组研究中国营造学社贡献的论文。这个历史的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没有得到我们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足够重视,我们没有一个营造学社的展室。古建博物馆也好、当代建筑博物馆也好,把之前的文化历史人物都忘掉了,记得我去国家图书馆查资料时遇到一个建筑学博士,他也在查资料,于是我问他知道计成吗?知道《园冶》吗?他说:对不起,我不知道,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很遗憾学建筑的人不看《园冶》,我们搞当代建筑的人现在完全不考虑古文化,有了这些古文化的背景才能鉴别它是不是中国文化的高水平。
畅言网之前评选的丑陋建筑可以说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建筑的模仿和抄袭,我们不怕抄袭,抄袭是一个学习的阶段,但是抄袭的后一个阶段是要超过而不是继续抄袭,不断的克隆过后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呢。所以开这个研讨会是很有意义的,就是为了调整思路和调整观念。去年余秋雨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观念,我在这里给大家念一下,他说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机体人格。这句话我是很同意的,这句话同样适合我们的建筑文化,就像丘吉尔说的:人塑造建筑,建筑塑造人。也就是人塑造环境,环境塑造人,环境是引导生活的,是塑造机体人格的。我们的《年鉴》就有这种积累和引导人们建筑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以及创建机体人格的作用。尽管这是一个议定,但是它是有作用的,时间越长远越能够看出《年鉴》对文化上贡献。
点击查看更多嘉宾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