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互联网)
生活在云南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傍水而居是他们建寨的重要出发点。纳西族村寨多建在平坝、河谷或半山区,住宅旁或院内泉水淙淙,环境宜人。

(图片来源:互联网)
纳西族还有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传统,其民居也吸收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优点,多为土木结构,有“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三坊—照壁”,“三坊”即正房和两侧厢房,与正房对面的照壁共同构成一个院落。一般正房高于两侧厢房,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由晚辈居住。院落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中间种植果树花木或置放盆景。封火板正中的“悬鱼”,象征着“吉庆有余”同,是纳西族与白族民居的主要区别。

(图片来源:互联网)
纳西族重视院内装饰,正房有宽敞的檐廊,门窗多雕有各种花鸟镂空图案图饰;房屋的石柱、梁头上也有雕刻画饰;地面用卵石、瓦片、碎石镶嵌成的图案花纹地面。整座民居清幽宜人。

(图片来源:互联网)
据东巴经和丽活菩萨方志记载,纳西族最早的民居是井干式木楞房。“井干”是指水井上的栏木,积木而成的建筑称为井干式住宅。木楞房又称木罗房,用整根圆木堆垛成壁,用木板做瓦,整个建筑不用任何钉子和砖瓦。宁蒗县永宁地区和四川盐源、木里等县的纳西族,至今仍居住在这类木楞房中。

(图片来源:互联网)
永宁地区纳西族由于至今仍保留母系大家族的传统,人多、家禽多、房屋多。民居一般为“三坊—照壁”或四合院,由正房、经堂、畜圈和一幢两层楼房组成。正房宽敞,是全家就餐、主妇休息及存放粮食的地方,人们日常生活多在正房火塘周围。房中有两根大柱子,分左右柱,左柱称男柱,右柱称女柱。每年正月初一,满13岗 的孩子在这里举行成年礼。行礼时,女孩子站在右边的女柱下,男孩子站在左边的男柱下,一脚踏粮食,一脚踏猪膘,象征着终生吃用不尽。女孩由母亲为她穿上百 褶裙,扎上红腰带,盘起发辫,带上项链、耳环、手镯;男孩由舅舅为他穿上裤子,扎上腰带,戴上佩刀。二层楼上设有许多小间,为母系大家庭内婚龄妇女与男阿 注(伴侣,朋友)偶居的地方。厢房或称“经堂”的楼,楼下住单身男子或为客房,楼上是喇嘛念经及休息的处所或供佛像。

(图片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