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  > 正文
羌族建筑
发布时间: 2011-10-19   来源:网友Hadenough投稿 

(图片来源:互联网)

羌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大多聚居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高山或半山地带。羌族村寨依山傍水、据险而建,其民居的代表是碉楼和庄房。

(图片来源:互联网)

羌族碉楼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已经存在和盛行了。《后汉书·西南夷传》载:羌族“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一丈约合3.33米),当时这种建筑称为“邛乱”,意为碉楼。建造碉楼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御,后来碉楼逐渐成为羌族居住的普遍形式。

(图片来源:互联网)

羌族碉楼以石、土为建筑材料,基本上是平顶,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专门用于瞭望观察、防御作战的碉楼,一般高达10余丈,10多层,用于自卫和通报紧急信息,遇有来犯,可在碉楼顶上燃烧烟火,向村民和邻寨求援;一类是主要供居住用的碉楼,多数为三层,富裕或有权势的人家建四层;还有一类是居住和防御相结合的混合式。

(图片来源:互联网)

碉楼有四角碉、六角碉 和八角碉不等,高达数丈或十余丈;有以片石加黄泥砌筑的石碉,也有夯土筑成的泥碉。过去平顶碉楼的房顶上放置一块乳白色的石英石,代表房主人供奉的天神, 现在平顶主要用作晒场和休息的地方。围绕四周的矮墙角上供有白石,象征着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传说羌族祖先在迁徙过程中,经天神指引,以白 石为武器打败了强敌,因此产生了白石崇拜。每座碉楼离地205米的地方有一个大窗户,是碉楼的入口处,通过梯子方可进入碉楼。碉楼内有经堂、卧室,底层是饲养牲畜的地方。碉楼与碉楼之间可搭木板互相往来。建筑碉楼过程中没有图纸,只凭借精湛的技术与经验,令人叹为观止。

(图片来源:互联网)

羌族的另一建筑形式“庄房”, 多为堡垒式,基部较宽大,逐渐上缩,一般为三层或两层,最高处为一方形的石板小堆,中间插一小树枝,称为房背。三层庄房底层是牲畜的厩舍并堆放杂草。中间 一层是居住用房,正中靠墙处供有神位,是全家起居、会客及举行各种仪式的地方。顶层为开放式的照楼和晒台,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晾粮食、妇女手工 编织或儿童游戏都可利用这块平地。  

责任编辑: Jing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