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涤荡心灵的艺术空间  > 正文
宁波美术馆
发布时间: 2012-07-17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中国美术学院 

建筑面积23100平方米,大小展厅11个共5300多平方米,展线1600多米,艺术品收藏库1500 平方米,另设有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演示厅、艺术家创作室、艺术资料库、艺术沙龙、培训中心、画廊等,是集收藏保管、阵列展览、学术研究、内外交流、艺术创作的综合性美术馆。

宁波美术馆

清晰记得第一次去看宁波美术馆建馆现场的情景,一座被这座城市抛弃的航运大楼,它曾经是城市在上世纪一年代的标志性建筑。是众多市民前往大都市上海或普陀烧香的登船之地。典型的市中心港口,处在一片殖民地时代的建筑群边缘,这块地在宁波人记忆中心地位应如上海人心目中的外滩。让我心中震撼的是,一座建筑被城市抛弃后的场景。江边串连成线的浮码头空荡无人,但我仍能看见它曾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城市生活事件的可能性与多样性。这些码头正在被拆除,我当时就向甲方要求,这片码头应是未来美术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有关部分能按原状予以保护。在我看来比一座美术馆的样式更重要的是先在的城市结构,而城市的记忆,应包含到今天为止所发生的一切事件线索。
最初的设想是对这座航运大楼做保护性改造,它的大型候船空间正适合大型当代艺术作品展出,发现这座建筑以往几次装修改造,其全预制装配式的混凝土结构难以满足今天的建筑抗展法规。为了保持城市建筑模式的延续性,设计者提出象保护古建筑一样对这座建筑落架重建,它的内部空间结构被一柱不动的原样保持,因为这些空间印象已经印刻在几代宁波人的记忆之中。

最终的实施方案是多种场所线索的混合。通过沿城市干道的入口高台和沿江钢木结构单纯体量,两个扁平长方形互相平行,横卧江边,再次向甬江暗示和重构了码头与船的语句结构。面向城市则暗示和重建了传统中国城市院落与城市的结构。人们进入美术馆,必须先经过一个入口坡道曲折的高台院落。建筑沿街既无常见的广场也无宏大台阶,这在整个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曾多有争议。而设计者的意图则在于重建中国城市生活的仪式性。清晨当人们走上大院,走过穿越建筑的栈桥,走进建筑二层的沿江长廊,在这个100m长,8m高,6m宽的空间,一百扇高8米的杉木板门同时缓缓打开,甬江和阳光同时泻入,已断裂的生活方式可能在这种仪式性的场所被重建起来。

美术馆的另一典型特征是它在垂直向度上的两段式处理,双重性地暗示了中国传统与当代城市功能与经济上的需要。下段为“经济基础”。入口高台院落下内含可停150辆汽车的车库,以满足未来爆炸性的城市停车需要。主体建筑的下部青砖基座中设有2000m2的开放展厅,可举办含艺术展在内的各种展览活动,以解决中国城市大型美术馆和博物馆都面对的问题,只有建筑投入但缺乏后期运作与维护费用。二层以上为“上层建筑”,布置各类纯艺术展览空间。

建筑表皮材料的使用同样暗示了城市记忆线索的混合性。基座青砖是传统宁波的建筑主材,而上部钢木材料则是船与港口的建造主材。沿江青砖基座的洞窟直接取材于敦煌片断,指出这里曾是宁波人去普陀进香的出发之地。记忆不等于回忆。用一切当代语言对过去和现在的建筑作品进行实验的兴趣,阻止我只限于研究那些使作品具有可理解性的习惯语言。这种活动把建筑语言的不纯,正统建筑学的弃物,一切当下生活世界建筑语言的直接解体等等汇拢。建筑师虽然正在创造一种假定的意义形式,但这意义形式是未决定的,就像一个空的戏剧舞台,功能上、体验上、事件上的可能性与多样性,将造成一种震撼的效果。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