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表皮的魅力  > 正文
李亦农:材料魅力与建筑的表皮创意
发布时间: 2012-08-01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李亦农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六设计所6-A-3建筑工作室室主任

在建筑历史长河中,建筑师在孜孜不倦地解决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同时,始终不懈地追求着建筑之美的释放和升华。而建筑表皮则是表现建筑的重要元素。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突破和飞跃,建筑的表皮与空间产生了相对的独立性,已脱离了原有围护结构或建筑立面的概念,具有相当的自主性,表皮在建筑师的笔下被折叠、弯曲……在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之后,建筑表皮逐渐具备了结构和材料的多重性。建筑师的创意使表皮设计更加自由,为建筑学带来新的空间认知与形式表现。

材料是建筑表皮的基础,因此我们比过去各个时期更加重视建筑材料。在创作过程中深刻地了解材料,了解它的表象与实质;熟练地运用材料,使传统材料通过拼贴与重组闪烁着创意的光辉;尝试着参与和改变材料的加工工艺和表现形式,于是普通的材料形成新的表皮。建筑师以其表现不同类型建筑的性格;进而我们尝试着让表皮材料参与到体型与空间的构建中,成为整个建筑创意的有机组成,更好地表现建筑本身的张力。

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团队,我们回顾工作室近年来的设计项目,整个创作工程建筑师从自发地、被动地学习各种材料的性状,逐步养成研究和开发材料特性的习惯,并在最近的一系列工程实践中将表皮材料的构建与设计理念有意识地融合,以期实现创作意识上的跨越。本文想以几个已经实现或在深化过程中的项目作为例证,分析探索表皮材料的魅力如何在建筑设计全过程中不断地挖掘和展现。

自发地、被动地学习各种材料的性状

北京燃气集团指挥调度中心和天恒置业大厦是新世纪之初的两个企业办公楼项目,处于上升阶段的两个集团虽然属于不同的产业,但在各自的发展领域中都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业主希望建成的新楼不仅是要满足功能需求,也是对企业实力和文化的展示。于是,我们分别为这两个位于北京城市中心区的方整建筑设计了模数化的表皮。在规整的表面网格中填充以亚光石材、铝单板、反射玻璃和高透玻璃,以获取兼具现代与典雅的气质。

在北京燃气集团指挥调度中心的表皮设计中,我们以1350为模数,设计铝合金框架,形成细腻的编织效果,各种材料在分格内有序变化,强化秩序感与理性美。石材的运用比例低,使玻璃与金属板对比产生轻盈感,因而现代感强烈。而天恒置业大厦作为地产公司总部,为了强化其坚实稳健的企业形象,我们以石材作为模数网格的骨架,辅之以强化上升感的金属网格,其他材料置于其内,彰显企业雄厚的实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这两个项目通过多种最常用材料的并置重组,产生刚柔并济和对立统一的效果,在统一网格的约束下形成多样化材料的一致性表现。

研究和开发材料特性的习惯

而随后的项目中,我们在每一个独立的设计项目中试图主要表现一种材料,这样使得建筑的表皮气质因纯粹而突出;当我们再次关注同一种材料时,我们开始研究建筑材料的加工工艺与表现效果之间的关系,希望使传统材料获得新生。

石头在人类的建造史上已被广泛使用了数千年,它从被人类用作建筑物的基础和结构到至今成为建筑表皮,作为建筑材料的特点已被充分地发挥。作为建筑师,我们热爱石头,因为它是坚固、耐久甚至威严与权力的象征。北京市民主党派办公楼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办公建筑,为解决北京市十一个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办公用房而建。为体现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政治体制,建筑整体风格庄重大气,因此石材占据了80%的建筑表面。然而在选择石材时我们遇到了难题:工程造价的限制导致可以选用的石材种类很少,而且最终建筑师及业主双方均能认可并在成本控制范文内的只有国产锈石一种。这种势头呈米黄色,具有文中而和谐的气质,然而色差大和表面有锈线等不稳定性状是其极大的诟病,而且已在同给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可能产生雷同的效果。在石材加工厂里,我们通过观察石材的加工过程,和工人们实验各种表面处理工艺,最终决定采用在亚光板材用机器模拟剁斧的“机剁”工艺。这样,间距6-7mm的白色均匀机器剁痕覆盖整个石板表面,似一层面纱,隐去了石板的色差,让原本有些生硬锈色的石板变得温润而优雅,远远望去,建筑质地坚实而柔和,文中而不是明快,巧妙地暗合了大楼的主旨。

玻璃的工业化生产并应用于建筑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透、半透和反射等各种玻璃的大量运用,不仅满足基本的采光要求,而且形成一种纯净的美感,玻璃与光线、与周边环境产生了交流与共融,纯粹的玻璃表皮建筑甚至会消隐在蓝天里,建筑变得开放和通透。我们的另一个项目——佳汇国际中心力图表现玻璃创造的意境,我们通过亚牛玻璃的每一种参数与效果的必然联系,观察记录天色、光线、反射和透射,最终选定了心仪的配比。清晨,建筑同城市一起从静谧中苏醒;午后,建筑反射出明媚的天色,,体量也随之融化在蓝天里。通过体验建筑,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美,建筑也因为玻璃表皮的运用而富有灵性。

在这个工程中,我们还尝试玻璃的趣味设计,立面上乱拼的图案是精心设计的彩釉玻璃,图案设计是从条形码中获取了灵感,同一模数的宽条纹彩釉玻璃窗看似无序的排列,位置则是开启窗扇在柱网间的有序布局,这不仅解决了外窗开启时给玻璃幕墙表面带来的凌乱感,同时使平滑的玻璃表面产生了二次肌理,强化了体量的存在。

混凝土挂板作为完全脱离结构的表皮材料应用于建筑工程在国内并不久远。2005年,我们承接了一个小型培训中心的设计,这是一个任务明确的设计。6000㎡的培训中心包含教学、办公、会议和食宿等功能。我们将这繁多的功能统一在了简洁而功能化的体量里,并设计了具有极简风格的表皮:玻璃和实墙在同一模数里交叉变换,简洁如二进制,希望得到工业化的美感。在苦于选择何种材料来表达创意时,我们发现了可塑性极强的装饰性混凝土挂板,于是主动参与材料创造的愿望便愈加强烈。从主料的色彩、骨料的粒径到肌理凸凹的尺寸,都经过数十次的切磋和试制,最终我们得到了理想的挂板材料:4200mm*975mm的巨大尺度,20mm*20mm规整的凸凹如条绒肌理显示的笔直线条,厚重的红褐色,粗犷的质感……材料整体显示出工厂化的生产水平,而近人尺度处,斑驳的人工凿痕显示出略带沧桑的雕塑美感。项目自身的内涵和文化底蕴统一于表皮。这是建筑师与材料生产方密切配合的成果。在这里,适当的表皮材质强化了建筑的表现力。

图片来源:百度

表皮材料的构建融于设计理念

我们逐渐沉醉于发现和运用材料资深的魅力,并通过设计创意强化材料的表现力。在最近的设计中,我们又尝试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将表皮创意融于其中,使表皮不只是对建筑功能简单的述说,而是成为建筑诸要素之中相对独立的元素,是设计创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机缘来自于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项目。业主希望建造这个博物馆展示当地特有的自然风貌和地质变迁。为此建筑师走访了区域内的独特景观,体察民间建筑风貌,极具地域性的地址遗迹给予了我们启示。

我们希望表现石头的本原,以纯粹的石头建筑包容全部功能空间,并刻意以石头作为设计的立意:石的生成和裂变,其形态、质感以及它浓厚的本土文脉色彩,都成为了建筑师创意的出发点。于是,一个用房山地区特有的绿色岩板覆盖的建筑最终呈现出来:宛如巨石从地表隆起的体量,表面全部是由自然切面的石板连缀,丝毫不带人工雕凿的痕迹,在我们最想表现冲突的部位上,石板翻起垂直于建筑表面,显露出了表皮后朴素的水泥墙面。这些尝试不仅强化了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表达了建筑师在设计中的诙谐与放松。古老的材料,原始自然的状态,用来塑造群山脚下的新建筑,焕发出的不只是材料自身的魅力,还弘扬建筑与场所的整体精神。

在一个崭新的项目——一座现代化的科研实验建筑中,这次我们试图再一次发展玻璃缤纷的色彩特质和它与环境的映射关系,以及它所运用与代表的时代理念。在创意方案中,我们用玻璃表皮包裹整个建筑,舒展与流畅的曲线形体仿佛消融在环境里,与树林、湖水、土丘和远山的轮廓在建筑表面若隐若现,这不仅是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也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意,形体与表皮是两位一体的,玻璃的划分和种类的变换与建筑体型的起承转合相呼应,共同表现效率、技术与艺术。

石头、玻璃、金属、塑料、混凝土……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刚刚出现的新型材料,在一次次被使用过程中得到重塑与再造,当其特质能够使设计创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时,这种材料便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在建造的轮回中活动又一次新生。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