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商业建筑——激发城市活力  > 正文
陈凌:行走城市的商业空间
发布时间: 2013-07-31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维思平总设计师陈凌,曾经在畅言网举办沙龙活动中做主题演讲,他立场鲜明的观点和笃定的语气,让在场的人深深触动,设计师的立场和态度体现的淋漓尽致。“行走”是陈总经常提到的词语,在他看来看似简单的行走,在当今中国城市环境中已经成为“奢侈的幸福”。畅言网商业建筑专题再一次对话陈凌,在他眼中成功的商业建筑一定是真正融入城市的,一定要关注人的尺度。商业建筑设计依据被陈总归结为三个词语“城市、人、行走”,简练陈述背后是理性的认识,倡导用行走体验城市的美好,这种朴素本真的设计思想令人感动。

维思平总设计师陈凌

畅言网:我们了解到您(贵公司)曾经设计很多优秀的商业建筑项目,在您看来成功的商业建筑设计应当是怎样的?

陈凌:“商业建筑" 本身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商业建筑进行各种分类,不同类别的商业建筑有自己的特殊属性。在这儿我们讨论的“商业建筑”是指那些由政府或开发商主导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商业。

答案因此很简单:成功的商业建筑设计应该以整个城市为背景思考问题:商业建筑的投资、开发和经营是否符合城市定位、规划和长远发展?是否考虑了消费者的利益和感受?成功的商业建筑应该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真正融入城市并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而不是土地财政下城市无序扩张的怪胎或是国际垄断企业圈钱的工具。

当前的问题是商业建筑被“商业地产化”,所有事情都被“房地产化”,现在又升级为“城市化”,城市变成了一张不断被摊薄的大饼,充满破洞和气泡。中国的城市已经处于失控的状态:市长办公室里悬挂的城市规划蓝图不断被刷新,无限膨胀的城市空间已经不可能被可预期人口所填满。于是农民兄弟“被城市化”,计划生育也开始被讨论,甚至电视乡亲节目上也有了来自非洲的面孔。然而一方面热闹与萧条的商业空间并存,一方面许多年轻人工作累了一天回家却找不到社区商业,老人整天因为外面没什么地方可去甚至有时还充满危险而憋在小区里。“人不够用了”不是指快速进入老龄化的我们缺少劳动力,而是指不管男女老少,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去填满那些“鬼城”的建筑以及建筑间“被城市化”的空地。

城市和建筑是相对持久的,不像舞台布景那样可以随时拆除更换。商业建筑设计因此需要思考如何超越某个潮流,甚至超越当下规划投资开发运营的逻辑,寻找一个更长期的促进城市发展的平衡关系。

畅言网: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新建商业建筑和商业综合体不断被建造起来,您觉得商业建筑在设计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趋势?

陈凌:新的趋势呈现出更多的问题。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愈加垄断的、单一的、超大尺度的综合体、商业中心、购物中心、娱乐中心以及被商业化的文化中心等。在某些城市,街头报亭被强制取消,临街的住宅底层不允许做底商,老小区围墙上开的售货洞口被封堵,新出让住宅地块严禁安排自开发商业甚至默许配套商业不达标,开发商也往往被销售逻辑所困不愿在住区规划中安排回款慢的商业(大多数这些项目都在城市水平扩张的新区),最后摆摊儿”占道经营”还要被城管围追堵截。临时的、小型微观的商业形态不被支持,投资和就业的空间渐渐从街道两侧消失,换来的是税收的降低和漂亮的通透栅栏里透出的小区花园美景。于是各种"茂"变成了"独孤求败",竞争和多样性都被抹杀,这是对商业的致命摧毁.

我们倡导的观点是:根据人的不行尺度,建设行走城市,通过开放的街道空间,让商业和城市生长在一起,这才是可持续的未来发展趋势。

畅言网:作为建筑师来讲,往往商业建筑是商业活动的容器,在设计创意的发挥上是不是空间很有限?商业建筑设计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陈凌:建筑师在商业设计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体现在设计出既符合业态需求又富有创意的人流动线和空间形式,更重要的是用空间设计的方法对项目整体资源进行整合,扮演资源整合者的关键角色。通过结合产品策略和使用者的需求,确立项目区域的建设发展结构,合理平衡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关注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商业价值提升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双赢。

城市就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它的商业应该是多种业态的混合、各种需求的混合。我们应该放眼整个城市去做设计,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基于一个成功的规划。在我们参与的一些案例中,通过和政府规划部门的密切合作,以城市发展愿景和城市运营为切入点,从宏观规划入手,充分整合周边外部资源,使得项目本身在业态、空间、交通等各方面都获得了全新的发展视角,城市本身也得以获益。

设计师最终是在做城市设计,是在整合各种外部资源,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仅是关注容器本身,容器内外的关系更重要。

维思平商业建筑设计案例:合肥新地中心

畅言网:商业是一个城市得以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产业,它与社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其相关的设计切入点有很多,您认为哪些因素非常重要,可以成为设计的依据?

陈凌:关键词是"城市、人、行走"。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城市问题,而大家现在谈论更多的是各种地产,缺少把城市整合起来的方法。城市空间在新地块不断的出让中越摊越大,城市尺度随着开发主体的垄断倾向也越建越大。我们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开发商和最大的单体建筑,但却发现真正的城市生活正在加快远离自己。

只有在一个以人的步行为尺度规划的城市,一个适合人行走的城市,一个日常生活工作消费都在步行范围内解决的城市,一个人受到尊重而不是奴役的城市,一个人与人之间更多面对面交流而不是相互隔离的城市,商业才能不是地产而是真正的产业。

我们的口号就是建造这样的"行走城市"。

畅言网:您或者贵公司参与设计过哪些商业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哪些独特的设计创意和理念来创造具有吸引力的商业环境?请您结合以往的设计理念和经验做下总结。

陈凌:"开放和立体的街区,建筑和风景的融合,可持续的文化和生态",这三个方面一直是我们的基本设计理念。在较早的天津老城厢城市设计中我们就提出了一个城市核心区商业复兴的综合概念,但可惜实施方案却仍是典型的封闭小区加封闭综合体的模式,核心区的活力和文化荡然无存。但我们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在一系列实施项目中我们继续着设计理念的实践。从深圳金地梅龙镇到武汉融科天城再到合肥新地中心,我们把"行走城市"的理想从开始的只是在社区的一角实现到后来在整个项目建设范围再到城市综合体都设计成开放的步行街区。在这里,居住、商业、办公等等高度融合在一起,在高容积率的条件下,实现了产品的多赢,预示着一种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这个过程既要出色地回答投资开发运营的诉求,还要尊重但同时又要挑战现有的规范和习惯做法。目前我们正在继续这个努力,在株洲、武汉、郑州、石家庄和平泉,工作的范围已延展到更大的城市核心区域,我们在通过实践影响自己城市的未来。

畅言网:在商业建筑设计中为了突出商业气氛,创造标新立异和美的形象,您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谈谈设计师对商业建筑的比例、色彩、材料的使用方面有哪些手法和经验?

陈凌:设计的过程是在形式的展示效果和建造逻辑中寻找巧妙的平衡。

在合肥新地中心,布局的灵感来自皖南山水,屏风状排列的辅楼围合着商业主体和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立面则是受地方手工剪纸的启发,同样的剪纸造形在商业、写字楼和公寓上分别采用了石材、玻璃、涂料三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去实现,既创造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又符合不同产品的特性。

在武汉融科天城项目中,多种颜色彩釉玻璃的运用形成一种装饰感很强的效果,层层突出的水平彩釉玻璃条带提供了商业店招和空调外机的位置,同时又能遮阳挡雨,非常适合当地夏季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

金地梅龙镇的彩色铝合金百叶则首先是向城市的一种展示,表达了项目的存在和尺度,但同时它也表达了商业和住宅的对话和融合。

维思平商业建筑设计案例:武汉融科天城

畅言网:交通流线的设计应当是商业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交通枢纽内的商业设计,因其与人行、车行相连而更加复杂,在交通枢纽建筑当中进行商业部分的设计,应当如何考虑流线的组织?

陈凌:之前谈到的项目都采用了独特的交通流线设计,核心的方法是立体混合。不同的产品通过立体的方式找到各自的空间:轨交、大容量公交、步行街、室内商业公共空间、酒店办公大堂、娱乐设施、公寓会所等等,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立体空间里发挥其最大价值。地面层最大限度发挥商业价值,商业屋顶之上相对安静可以安排办公和居住,再通过混合的方法把不同的产品连接起来,实现充分的交流和转换,体现产品组合的更高价值。

交通流线设计不仅仅是地块内部,还应考虑周边区域,甚至还要无中生有,在地块内增加步行的街道,产生层次更加丰富的交通网络。不同的路上有不同的业态,既有奢华光鲜也有集市小贩,层次丰富充满生机。价值最大化在这里意味着城市商业生态的保持和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畅言网:近年来,商业的综合性开发模式的变化导致商业建筑类型的丰富和多元,您如何看待商业综合体的现状和发展?

陈凌:商业综合体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跨街区的复合式综合体,都应尊重人步行的基本尺度,并为步行尽可能创造条件。综合体不应是城市中的肿瘤,把小尺度的可供步行的街道堵塞甚至完全取消,破坏城市的步行网络,而是应充分挖掘内部空间,提供更多二十四小时向公众开放的通路,保持城市区域步行的连续性。综合体建筑的立面也不应该除了主次出入口,剩下的都是大片冰冷的实墙或通风口百叶,以及那些落地的各种形式大幅广告,而是应该缩小出入口的间距,减小街区的尺度,为多样化提供条件,首层尽可能通透以增加交流互动并为监视街道安全提供可能。

步行的街区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更有竞争力。反过来如果城市的综合价值削弱了,失去了吸引力,商业综合体本身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综合体的商业价值又何从谈起呢?

畅言网:出色的商业建筑设计不仅能够吸引人气而具有活力,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如何同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陈凌:一个小尺度的商业建筑如果运营出了问题受影响的可能只是特定的投资商,但如果一个由我们土地政策和开发模式造就的大型尺度的商业空间的规划设计出了问题,将对整个城市发展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一早赶着去某城市综合体的5A写字楼开会,到了地方想吃个早饭,却发现除了地铁口的早餐车外就只有办公大堂里的洋咖啡,旁边Mall的开门时间并不是考虑商务人士的,向四周放眼望去,隔着宽阔马路的重重绿化带,看不到任何一条有人间烟火的街道。

城市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如何才能真正吸引人并留住人?而不只是大家疯狂淘金的矿山或是房奴的血汗工厂?

商业元素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答案却在建筑之外:只有商业建筑成为适合步行的行走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商业成为产业而不是地产的时候,我们的城市才能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享受真正美好的城市生活。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