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为城市写诗——混凝土建筑  > 正文
南京艺术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12-02-14   来源:网友chen坦然投稿 

功能:画廊,策展人住宅,茶馆,书店和花园

业主:中国国际实践建筑艺术展览会

建筑: 博物馆New Facility 新建设施

面积:3,000平方米

预算:五百万美元

设计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主管合伙人: 李虎

南京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的新址在南京珍珠泉茂盛碧绿的草木景观环绕间,中国国际实践建筑艺术展览区入口处。博物馆力图通过多角度的理论观点,空间层次,雾气与水的扩展等几个主题,来探索中国古代绘画深层次变化的空间奥秘。博物馆项目由平行的透视空间“场域”,黑竹混凝土花园墙壁以及其上方悬空的轻盈”形体”组成。地平面笔直的道路渐渐变成了悬空形体内的弯曲通道。上层的画廊被悬挂在高空,按顺时针顺序逐渐暴露,最后聚集于“观景位”的顶点眺望远方的南京城市。这块乡村场地由于建立了与明朝古城南京相连的视觉轴线而被赋予了新的城市意义。

 “悬空形体”半透明墙体与地板结构的截面是其下方半透明天花板建筑截面的倒置。此天花板则由室内透光率30%的太阳能收集装置组成。为博物馆3,000平米的灵活通透的展览空间旁增光添色的是旁边的茶馆和策展人公寓,两者享受着南面的阳光,并面对着一座循环流水池塘。

馆庭院的地面由南京城中心已经堙没的古老胡同旧砖石铺成。设计理念中将整个项目的色彩限制为黑白两色不但使设计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联系起来,并且赋予未来展出作品一个宏伟的观赏背景,有利于展览建筑与艺术作品的色彩及纹理。原本在新建筑附近生长的竹子被重新利用作为黑竹混凝土。地热循环加热/冷却系统和低耗能源材料的使用等方案使项目的节能环保主题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