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北京消逝的古代建筑  > 正文
曾经的胡同:小方家胡同纪念
发布时间: 2013-10-15   来源:网友Dead_Gorgeous投稿 

北京又消失了一片胡同,其中有一条叫小方家。

它位于旧城区东部距二环路即昔日北京旧城垣约百米,呈东西走向;东起小牌坊胡同,西端曲折止于大方家胡同,北与西水井胡同相通,全长 291米,宽5米。两侧院落门牌号分别为1至39号,2至22号,其中空缺29号。胡同中有人家312户,人口千余。

在明代北京里坊制区域划分中,它属皇城以东的黄华坊。其西北侧有方姓大户人家园林一座。到清代中期园林逐渐废弃,但“方家园”这个名字却流传下来。小方家胡同与毗邻的大方家胡同皆缘此而名。不过它长度仅大方家胡同的二分之一。

与北京所有胡同相似,它的兴衰与北京城市沧桑变化密切相关。到我拍摄这本影集人像时它尚未拆除,是北京残存的数百条胡同中的一条。尽管胡同中几处旧有门楼还在,但无一院落不是由几户甚至几十户人家居住,历史上曾领数百年中国北方居住文化风骚的四合院那种“天棚鱼缸石榴树”的雅致与堂皇早已烟消云逝。

北京胡同的衰败情况可追溯至清末。随着那个时代封建体制的瓦解,胡同中贵族王府和大型四合院开始分割或出租出卖。至民国时期,受内忧外患的社会影响,许多王府或四合院已不再属一户人家所有,其中多数变为多家合住的杂院。

但北京胡同整体情况的重大变化,发生在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北京是座完整的东方古城,它并未遭受战争破坏。1950年代政府将许多大型王府四合院先后辟为办公场所。继而拓宽旧城道路,辟地修筑广场和各种新型建筑。1960年代中期整体上拆除了含五百余年历史沧桑的北京古城垣,至此唇亡齿寒,北京内城胡同失去整体意义上的保护与依托,许多胡同变成由内城直接通往在城墙遗址上修建的二环路及以外地区的交通要道。北京胡同相对的封闭与宁静从此不复存在。

人口迅速增长,经济相对落后,政治运动频繁冲击,也是北京胡同衰败的重要原因。

1949年北京人口不足百万,至改革开放初的1980年北京人口已愈千万,但城市住房建设却没有大的发展。小方家胡同1950年有人家62户,人口不足三百,院落房屋均为私有,其中半数院落为独门独户。至1980年人家达269户,人口愈千,胡同内房屋多数变为国有。家住35号院的李宝昌今年85岁,1945年由交道口寿比胡同迁入。当年他家拥有前后院共17间房,独门独户居住。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多次社会政治运动中,因怕被戴上资本家或房产主的帽子,他共向国家上交12间房屋。胡同拆除前,院内有人家9户,李宝昌家仅余后院北房5间。

改革开放前小方家胡同人均年收入不到800元人民币,温饱尚且不足。

文化大革命也给北京胡同人文遗迹造成重大破坏。文化大革命前小方家胡同有清代门楼14座,虽年久失修但楼脊砖雕门联石礅还在。文化大革命后门楼仅余5座,砖雕门联全无,门楣上的“平安吉祥”换成“革命到底”,胡同名也一度改为“风发”胡同。

改革开放使北京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大批胡同变成一种“矛盾”被推土机推掉。据统计从1980年至2000年北京胡同消失了一千五百余条,现存真正意义上的胡同,其数字已由1949年以前的三千余条减少至数百条。有几十万户北京人告别了长期居住生活的胡同。北京城新楼拔地大道纵横,象是要变成中国的东京、纽约,巴黎的拉得芳斯新区。这过程中胡同是尴尬的,胡同里的人是被动的。

2002年8月18日,我用完全随机被拍者自由组合的方式,拍摄了小方家胡同的一百多位居民,每位被拍者手持一张写着自己姓名、出生年月及身份的卡片。两个半月后,小方家胡同和它周围的数十条胡同,也从北京地图上消失了。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徐勇

北京胡同游发起人,摄影师。

1954年1月生于上海。

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专业。

1990年出版《胡同101像》摄影集。

1992年出版“乡土中国”系列《弄堂集》、《水乡集》、《胡同集》、《窑洞集》等摄影集。

1996年与中国当代99位著名作家合作出版《胡同九十九》摄影散文集。

2001年出版《开放北京》摄影集。

1994年徐勇在北京策划并开创了“到胡同去”活动(简称:胡同游)。

2002年8月18日开始拍摄北京小方家胡同的100多位居民,每位被拍者手持一张写着自己姓名、出生年月及身份的卡片。两个半月后,小方家胡同和它周围的数十条胡同,从北京地图上消失。

责任编辑: Xingyu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