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作一个项目中,我们除了严格要求自己之外,并不能左右别人的意志,就像我现在敢理直气壮地说:我每天都在履行社会责任,但是我也不能说我所参与的每个建筑都绝对没有任何的问题。

图片来源:百度空间
一提起社会责任感,可能会让人有“唱高调”的感觉,但是仔细想想,确实我们很多人每天都在不经意间做着有社会责任感的事情,当然也有不少人在干着缺失社会责任感的事情。正是由于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才更努力地工作。
做建筑也是一样,自上海倒楼事件之后,社会上对建筑从业者给予的关注度更高了,其实每个行业的从业者都有自己特定的职业技术,比普通大众在某个领域有更多的知识,来引导这个行业向前发展。作为一名建筑师,就应该有起码的专业知识,要纵览全局,不负责任的设计师做的作品也是不负责任的工作方式。但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建筑设计的形成,绝对不是一个人造就的,是需要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共同协作的,一个设计院的整个梯队除了建筑师以外,还有结构方面的、设备方面的等等一系列工程师。在操作一个项目中,我们除了严格要求自己之外,并不能左右别人的意志,就像我现在敢理直气壮地说:我每天都在履行社会责任感,但是我也不能说我所参与的每个建筑都绝对没有任何的问题。
或许很多人会说国外的建筑师比国内的建筑更有社会责任感,在这里我也要说道说道,其实归根结底这是制度问题,依照国外的体制,因为他们的监督机制很完善,建筑设计师要对自己的作品负全责,并且是终身责任,如果你做不好的话,可能会被踢出这个圈子。我们引以为傲的建筑泰斗贝律铭不也曾经遭遇过这样的困境吗?所以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也是一种常规的道德体现,并不是说他们的人格多么的高尚,只是个人的权益和利益受到影响,因为他们相互监督的体制比较完备,所以其实都是在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
国内的建筑师更不需要妄自菲薄,认为国外的建筑水平就多么地高,也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人格、 道德的高度和层面,或者国外建筑师的责任心有多么地强,这其实都是片面的。国内的是有很多设计师把建筑当成一个生意,但也有很多的是在踏实地创作,所以我们唯有严格要求自己,每件作品都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但是我不能期望合作方都具备这样的想法。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西方建筑师在项目中的把控权力”的问题。在国外,从合同和法律上规定:建筑师的任务是要到建筑完全施工完成之后验收才结束的,所以建筑师担当的并不只是设计上责任,他们更有权力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完成质量进行把控,直到建筑落成。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无论是设计还是工程阶段,除去甲方业主以外,项目主任建筑师对项目都是最有掌控权的,责任十分重大,这也对建筑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内的合同只是赋予建筑师到施工图结束的设计权力,即使后期会去盯现场也只是一种指导性的权力行使范围,此阶段建筑师能够对工程行使的已经不是一种绝对的话语权和控制权了。
现在也流行很多观点,比如:一个职业的建筑设计师,只是商业行为中的一个环节,负责提交合理的设计,满足开发商的想法,只要不违法就可以了。从主观上看有责任心的建筑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其实是很无奈的,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落成时,由于施工质量而导致的设计效果的大大减弱,相信很多建筑师都是很遗憾和无奈的。但我不这么认为,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应该通过建筑师的深思熟虑和有责任感的创造力,把所有的不利因素都化解掉,创造出一个很好的作品。即使设计者不在世界上了,他的作品还是替自己为人们所使用,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好的建筑,一个合格称职的建筑师。真正好的作品,是不需要去解释的,因为作品本身就在替你说话。
我们在褒扬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也在批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人,但是我们现在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不管是做大事还是小事,都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做,一个团队的建立、完善,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各个合作方面是良莠不齐的,但是自我跨入这个行业开始,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个行业有它自己特殊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相应的回报,不敢说我现在已经有了很高的境界。但是就算改造不了他人的想法,但我认为自己的做法至少也是一个引导,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