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多层住宅没有电梯的时候,医院有电梯,后来高层了,医院电梯一仍原态不适高层,甚至大不如低档高层住宅,问题和改进点:
1、反思医院仍以慢速电梯负重(只有职工专用的小电梯等速度略如民宅),应该将推床、轮椅和其病不适高速电梯的乘客群与一般行走的乘客群分开处理,为前者保留足够的慢速电梯份额,而增设和改建大功率、大轿厢、高速度电梯以飨一般行走的病员、家属和医院职工。让一般行走的乘客从与床、椅、随侍设备、危重病人混乘低速电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2、彻底调查乘客等待时间,按需要增设大功率、大轿厢、高速度电梯。
兹将我对上海中山医院的建议附在下面,充实我的论点,请业内酌。

上海中山医院(图片来源:百度)
我是刚出院病人刘长寿,住院13天,据我观察,符伟国主任领军的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不愧全国前茅医科,医术上乘,节奏快,效率高,管理运行井然有序,高手云集,名不虚传。
我业房屋设计,就我专业角度观察,大楼的电梯很难乘上,比抵挡高层居民楼差得多。不错,这与医疗不搭界;是建筑设计痼疾,全上海乃至全中国医院“都”这样。但是,就我专业角度观察,中山医院这个大楼(#1楼)有条件“很容易”地走出困局——勿以小善而不为,尤其是一流医院。
建议:
1、原有手术专用梯、职工专用梯保持不变。
2、三部慢速电梯中的两部保持不变,但原则上只接纳推床、轮椅和各种设备之类,还有部分不适高速电梯的病人(发给特别胸牌)。
3、一部慢速电梯改造成大功率、大轿厢、高速度的客梯,原则上只接纳行走的客人,病员、家属、职工等等。
大功率的意思是超常配置,杀牛用象刀,做到拥挤时只听见乘客叫唤,电梯永远不叫唤。
4、贴住外墙另加两部大功率、大轿厢、高速度的客梯,供行走的客人用。难度不大,无非考虑一下沉降差问题——技术问题暂免谈。
三部大功率、大轿厢、高速度的客梯多不多呢?超市人少就减收银员永葆排队,很错!
如果我的建议被接受,我愿指导设计,或者迳请我的学生主持设计,便于倾听我的意见。我的学生都已是主任工程师、副总,有的还是学科带头人,交给他们“开刀”绝对放心。
如果#1楼解决问题彻底,其他楼可以如法炮制;如果中山医院走出困局,其他医院可以如法炮制。全国病人会首先发现上海中山医院的电梯“老爽的”。
上海中山医院有救我之恩,无以为谢,秀才人情纸一张,箪食壶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