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BIG:摩天楼将实现未来的本地化
发布时间: 2012-03-31   来源:网友Just投稿  转载自:BIG 

媒体:超高层建筑本身占地面积有限,交通核又占据标准层很大的面积,它只是提供了一种物质空 间,对人的考虑就很少,同时超高层建筑主要依靠设备、机械、能源来实现整个建筑的运行,人与自然的接触也非常有限,例如无法享受到自然的通风、似乎也感受 不到土地,那么超高层建筑如何实现对人的关怀?

答:今天的摩天楼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一维结构。大多数塔楼在垂直方向上是一种限制性的僵化状态,你所处的位置越高就越发感到孤立。正如上世纪电梯的发明造就了我们现在的摩天楼的存在,我相信将来必定出现新的垂直联系方式令摩天楼呈现三维的结构。这意味着不仅仅能在高度上创造一些全新的户外空间,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将变得如身处真正的城市中一般自由。

 媒体:谈到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我们往往只会关注到它的高度所带来的标志性。除此之外,您认为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可以体现在哪些层面?或者说超高层建筑除了标志性之外,还应关照到哪些城市层面的问题?

答:如果我们能想象得出在将来电梯取代了垂直交通系统,变成垂直地铁或者一种先进的缆车——摩天楼将在街道的层面上实现对生活的自然延续。我们可以将人类和公共空间带入高空。塔楼在以前被用于纯粹的象征,例如哥特式教堂的尖顶。在上世纪,塔楼开始承担了一些私密的功能,例如办公和公寓。在未来,塔楼将可能成为可以容纳各种娱乐和休闲项目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如果我们不受电梯的约束,

那么塔楼可以任意地向天空扩展——完全颠覆当代摩天楼的典型布局。

 媒体:现在高度已经成为衡量超高层建筑是否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指标,除了高度以外,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体现超高层建筑的标志性?

答:一切在高度上的竞争和在天际线中的醒目图标将被创造有吸引力的和运作良好的三维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公园和广场所代替。所有的一切将定义出我们今天的街道。

 媒体::可能很多设计师都会大谈超高层建筑的可持续性,但是毕竟超高层本身就是一个高耗能体,可用的节能技术手段目前还比较有限。当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枯竭和发生改变时,这些依靠技术集成而存在的超高层建筑又将如何生存?

答:摩天楼的结构将趋于树型向天空扩展,以便最大限度地扩大它的表面来获取和收集太阳能。就像树木用它的枝叶来捕捉阳光,结构的顶端铺设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充足的电力。而树型结构的根部可以汲取地热能源用于对水的加热和冷却。

 媒体:正如很多电影里面对未来城市的畅想一样,未来的城市改变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而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相信未来的“超高层”建筑可能不会是现在人们头 脑中的单纯在高度上争高下的建筑类型,更重要的是它会改变自身存在的方式,同时也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您是否可以畅想一下未来的“超高层”建筑模式和其 如何引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今天的摩天楼是化石燃料时代的产物。它需要的非常多的能量维持运转。在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社会,摩天楼将演变成新的基因突变的类型,适应世界各地的气候条件。超高层建筑与其他类型的建筑之间的差别将变小,每一个气候区将有针对当地条件而进行优化的独特物种。相比一般意义上的全球类型学,摩天楼将实现未来的本地化。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