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冯纪忠观点

冯纪忠先生

关于修旧如故

梁思成说“修旧如旧”我觉得也不是完全不对,但是不够全面。有些东西应该是修旧如故。比如说我比较反对西湖的雷峰塔,从我小时候,甚至我母亲小时候,看到的西湖雷峰塔都是屋檐全部都没有了的样子。这个“故”就像故人,老朋友,你一看这西湖雷峰塔,就知道到了西湖,你一定要修成谁也没看到过的样子,就没意思了。

故怎么体现?雷峰塔的“故”很难弄,它是废墟,但又不是废墟。80年代我倒是有个建议,我讲已经塌下来了,就不要恢复了,是假的一看就不对,我认为要用虚的办法来实现。现在不是手段很多嘛,我不用建筑,用激光打上去它大概的轮廓,比如到晚上几点钟,就重现一个雷峰塔的样子,这个很有意思,但可能没人接受。

关于旧城改造

我不赞成只是拆房子,梁思成也不赞成北京现在的做法,拆了这么些城墙,现在又想盖起来,真是莫名其妙。我也不是绝对反对拆,但拆了以后不能改变城市和居民的性质。旧城改造,主要是不要把这个城市最主要的生活全都重新再来过。像上海中心区,基本上等于整个改掉了,里面的人也完全变掉了,这个我是不赞成的。

关于公民建筑

我怎么理解公民建筑呢?应该讲,所有的建筑都是公民建筑,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公民建筑才是真正的建筑,其他的建筑如果不是为公民服务,不能体现公民的利益,它就不是真正的建筑。这句话是否说得太绝对?不!在我工作当中,依照我的理念和我的坚持,现在自问我是在做公民建筑。凡是不是公民建筑的东西,我都加以批评或者不满意。

关于建筑创作

在建筑创作里,空间应该是我们最关心的。因为各种建筑的主题不同,设计工作的主次也不同,但它都是凝聚在一个空间问题上来归类的。所以,各种空间的建筑,各种不同的思考的次序,跟不同专业的结合,就是在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

关于城市规划

真正的规划应该要有一个全面的思想。城市规划不是建筑师加点佐料就能做的,城市规划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逐步具有现代规划的思想,这样的规划师才行。我就不赞成以前有的建筑学专业,到三年级甚至四年加两课规划,这就算能搞规划了。这是不对的,因为他的脑子里头的基础不是规划。

l987年,在美国建筑师协会海外荣誉院士授奖会上我曾讲过,城规教育不要吃盖浇饭,要吃什锦炒饭(Risoto),就是说如果建筑好比底下的白饭,上面来那么薄薄地一层盖浇,这种规划不行,规划一定是要融合吃的。

关于艺术

建筑是一门艺术,艺术一定是个人的,通过个人映射出社会,表现出时代。如果个人不存在,你还谈什么艺术?所以艺术永远是个人的。这个个人可能扩大,因为有几个人大家是合得来的。那就变成一个个人了;但是这个不能太多,也不会太多。比方像合作国画《岁寒三友图》,可看的有几幅?

建筑也是这样,它有很强的工程方面的,但它也有个人的那部分。所以我所憧憬的是理性的浪漫,诗意的现实。建筑比其他的艺术都难。

关于理性与感性

建筑学也好、景观也好,甚至城市规划也好,一个要理性的分析,一个要审美的激发,两条线要并行。依靠什么并行?依靠的是普通的、大家都理解的东西——具体的形、象,来组成意境的结果。我搞空间组合,是针对当时不以空间而是用实体、外表来考虑问题的形式主义。

理性分析的一条线是这样的:从自然环境到建筑的关系,一直到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这些组织如何构建起来,是结构;之后搭头的地方怎么细致,是构造;还有材料的性能和材料的表面、形式,最后组织成功一个建筑,是适用而且经济的。

感性的一条线怎么来?感性,是我们积累了许多印象,可能是书本的、实地的、踏勘的,人就有了经验,就有表象。为什么叫表象?同一个东西,我所注意的是颜色,他看到的可能是形状,这就不是象,是表象,包含个人的选择。表象积累起来,摆在那里随时可以拿,它当然越多越好,最好各方面都有。到设计起步时,我就会选择这些表象,经过选择的表象就成为我的意象。

随着设计深入,意象越来越多,也包括理性的,因为要考虑环境、内部、结构、构造这条理性的线。这两条线没有前后,是平行的,平衡发展,最后发展到我很“得意”,内部很实用,也很美,就有一个意境出来了。

意境不是境与意摆在一起,而是这样生出来的;不是在最后才冒出来,而是酝酿出来的。开始可能很模糊,但是有好恶,因为表象的选择已经包含了好恶;在理性这条线也要选择,也有好恶。从表象里选择意象,一步步都是这样过来,最后意境自然而然就出来了——不是境意的结合,而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冯纪忠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