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建筑·未来  > 正文
未来建筑与科幻电影的对话
发布时间: 2009-12-2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电影因其具备时间和空间等三维特质,自形成初始便成为建筑师立体表达其建筑创作思想的重要方式。随后,科幻电影中新奇的巨型建构和对未来城市的大胆畅想极大的启发和激励了前卫建筑师对未来的预想。不仅如此,科幻电影从构想到剧本再回到形象的不断推敲和修正的过程也为建筑师不断创作反复的过程提供经验和启迪。

 

2.2.3科幻电影之两三例

最早开启影像世界原创性建构空间的影片要属《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但1926年问世的《大都会》被视为影像建筑创作的里程碑。1)弗立兹·朗与《大都会》弗立兹·朗(lang,fritz)的《大都会》(metropolis,1926)视为影像建筑创作的里程碑,因为这部影片是那一时期欧洲所有关于城市的主要设想的一次实践。影片中的未来城市,部分是对陶特、勒克哈特兄弟以及圣·伊利亚未来主义影像化,部分是对同时期美国大城市发展的极端化推演部分是对勒·柯布西耶的现代主义城市构想的运营试验,当然其中无不渗透着弗立兹·朗本人对未来城市的假象和追问。同弗立兹·朗的前三部电影一样,有过建筑专业背景的他在场景设计中起着主导作用。2)米德与《银翼杀手》1982年,华纳兄弟公司投资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在洛杉矶首映。《银翼杀手》中未来洛杉矶城的主体,被设计成几个巨构建筑。其设计者是建筑学出身的未来派视觉艺术家米德(Mead,Syd)。与所有同时代的建筑师一样,米德经历了从1960年代开始的巨构概念的发展过程。那时对科技进步和无限能源的向往激发了建筑师们的想象力,他们相信承载成千上万住民的单片集成城(monolithic)是未来城市规划的理想蓝图。十年后,建筑师们逐渐意识到需要用一种更为柔和、具有弹性的方式设计建筑,以便建筑自身可以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像库克的早期的“插入式城市”和1970年代的“流动的塔”(Trickling Towers,1978—1979)一样,《银翼杀手》中光滑的巨型构筑物反复变换着它的外表。设计这个巨构建筑的关键概念就是“式样翻新”(retrofitting)和“压条法”(layering)——不断的修正和调整以适应需要,以至于最终形成由网络线、管道和科技碎片所包裹和调节的动态建筑。    《银翼杀手》呼唤了人们对科幻电影的关注,其大胆而科学的创作实践也进入了建筑师的视野。该片中的影像与城市启发了其后许多建筑师的灵感。   3)汉森与《第五元素》汉森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建筑影像作品,是1977年与法国大导演吕克·贝松(Besson,Luc)合作的《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该片也是科幻电影电脑特技的经典之作。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场景是23世纪纽约城的全景:一个全然立体的城市,交通空间被分流在无数个水平面和垂直面上,汽车在三个维度上自由飞行,地面(floor)的概念被彻底取消,城市由在竖直方向上切入的无数个横切面构成。《第五元素》为未来的城市的构想和建筑创作开拓了某种新的可能,它特别体现在交通空间的多维复合结构以及对运动速度、方向和节奏的调控上。

 

《大都会》海报

《第五元素》海报

3 结语

电影与建筑作为艺术体系中的两个门类,它们之间的联系一直在不断加深。这两种门类的互动一方面加深了艺术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同时完善和丰富建筑空间表达与影像更深层次的探索。同时也希望有更多有创造性有预想的建筑创作借助电影的平台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