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建筑·未来  > 正文
自然、人本——展望多维化的未来建筑
发布时间: 2009-12-28   来源:网友Dead_Gorgeous投稿 
未来的建筑将趋向于多维化、流线型、自然的、活泼的建筑造型,但仍要与周边环境和城市人文相呼应,不可一味追求自身的新、奇、怪;在空间构造和室内设计上,应以人为本。

随着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各种高新软件及建造技术的出现,使得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建筑设计的创新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各式各样新奇古怪甚至带有科幻狂想性质的建筑不断的涌现,让各国建筑师以及普通民众对未来世界的建筑与城市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未来建筑的造型设计

随着高科技通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未来的社会,或者可以说当今社会已经呈现出多维化的发展趋势。人类渴望像植物或动物等一切自然界的东西一样,可以自由的成长与交往。这同时影响了人们对于建筑和城市造型的审美变化。人们更倾向于多维化、流线型、自然的、活泼的建筑造型,而过去的平面的、三维的建筑形态以及建筑的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固定关系已经逐渐被人们摒弃。这使得当代建筑师过去的思维习惯以及对造型和功能之间关系的认识受到重大的冲击。

流线型的未来建筑   图片来源:百度空间

然而,顺应大众的需要,满足人们对空间的要求,一直是建筑师在从事建筑设计过程中永远不能忽略的基本宗旨。因此,在建筑形态上的多维化,或者说是“奇特性”也可以被视为“大势所趋”。但是,即便建筑形态与城市形态日新月异,开始呈现千奇百怪的状态,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绝对不能被忽视。那就是建筑设计必须与建筑基地周边环境及其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紧密且有机的结合起来。因为建筑单体它不仅与当地的人发生关系,还要与其周边建筑相互呼应,重要项目更有可能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这更需要建筑单体具有这座城市或区域的代表性。同时,无法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的建筑单体,将破坏现有的城市机理。毕竟,建筑存在的目的是供人类使用,而不是单纯供观赏的艺术作品。

上文说到,建筑设计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而前进。在当今计算机技术充斥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成为新兴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托。因此,我预测未来建筑在形态上会伴随计算机技术和建造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这不仅是因为技术是建筑设计可行性的局限,更多是因为技术会推动人类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方面的需要,而这更是决定建筑形态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建筑风格上,建筑形态会随着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发生重大改变。比如,在工业革命以后,建筑风格由古典主义转型为现代主义,正是由于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的研发与在建筑中的广泛使用。

建筑需要景观与室内设计的配合

在一座单体建筑设计中,其周边的景观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未来建筑也不例外。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除了大量的高科技手段将被应用、多维化的新奇造型将被采纳以外,它仍脱离不了景观应与主题建筑相互呼应的大前提。景观设计也是一个成熟、统一、完整的建筑设计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必须与建筑、与建筑基地周边环境、与建筑所在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相呼应;否则景观一味追求自身的新、奇、怪,会变的突兀,而打破了一座城市、一栋建筑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与自然融合一体的前卫建筑    图片来源:聚友免费博客

另外,在未来建筑中,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营造和安全保障方面,应当更加契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尤其安全保障最为重要。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为了形态的新奇而忽略安全的重要性。此外,建筑师们可以在未来建筑中创造传统建筑中所不存在的功能空间。譬如,在居住建筑中加入一个大面积的绿色室外活动平台,让人们在闲暇休息时能与自然走的更加亲近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现有建筑的舒适度。

在室内设计上,无疑,自然的、多维的、流线型的风格依然是未来建筑的主题。而楼板、墙体、地面的一体化设计,将很好的体现室内的整体性,提高人们舒适度的同时,满足人们对新空间的好奇心。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