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绿色建筑,HOLD住!  > 正文
建筑节能:两头热中间冷
发布时间: 2011-11-30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能源杂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接到“第四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的邀请函时,远洋地产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彤正想着要为公司尝试的绿色节能建筑说些什么。

根据权威机构统计,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远洋地产在北京出售的总建筑面积排名北京第一,公司已成为北京最大开发商之一。

但周彤在多年的地产开发和老社区环境改造中发现,我国的建筑节能政策配套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有些貌似高端的节能技术与百姓的日常生活较难结合。而在节能建筑的奖惩措施上,依然是“罚的多,奖的少”。

无独有偶。“搞建筑的不懂能源,搞能源的不懂建筑”,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陈勇、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也感到,建筑节能在中国推行起来仍然任重道远。

而在各种报告中,建筑节能又可能成为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突破领域。

图片来源:百度

成本之虞

建筑运行能耗占到中国总能耗的25%左右。根据2007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建筑运行能耗比中国的水泥和钢铁行业的能耗总和还要多。如果将与建筑相关的能耗,比如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等计算进来,中国的建筑能耗占国家总能耗的30%到40%。

2009年9月7日由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联合发布的《由灰转绿:节能建筑如何帮助中国保持快速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到“十二五”末,也就是2015年,如果全国所有现有建筑中的5%和新增建筑中的60%能够比同一气候条件地区的非节能建筑减少50%的能耗,这样做每年节约的能源相当于关闭全美照明系统一个月所节约的能源。

目前我国北京等部分城市现行强制节能标准规定新建建筑比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要节能65%,其他很多地方是50%。按中国现行规定,实现上述目标并非遥不可及。然而,国内某些开发商对达到这个目标缺乏很强的执行动力。

“成本可能是他们考虑的因素之一”。NRDC中国项目可持续建筑资深专家莫争春博士表示,有些节能措施根本不增加成本。此外,如何衡量与核实某幢建筑物究竟节能多少还缺乏统一的可操作的评判标准。

NRDC是当今美国很具成效的非营利环境保护组织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开展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项目的国际环保组织。

由中美两国政府合作开展、NRDC参与实施的中国科技部节能示范办公楼项目于2004年完成。根据实测,其运行能耗比普通办公建筑减少了70%,而成本只比当时的普通办公楼建筑增加8%。NRDC认为,这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随着绿色建筑的推广以及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成熟,据推算,目前在中国开发节能建筑的平均成本通常只比普通建筑高出4到5个百分点。

那为什么远洋地产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彤依然感到相关部门在节能建筑上“罚的多,奖的少”呢?

“很多房地产商对节能建筑的理解可能还不到位。远洋地产本身做得不错,它在环保部支持下开展‘老社区 新绿色’环保公益行动。但现在确实有些开发商将建筑节能作为一个卖点,做100幢楼,拿出几幢做这个,其他的也都以‘节能’的名义顺带卖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相关人士表示。

“一些开发商为了强调自己开发的是节能建筑,以吸引市场眼球,会忽视一些常规实用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而刻意采用有卖点的先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结果不仅增加很多额外成本,也导致市场上一提到绿色节能建筑,就让人联想到一些高端国际绿色节能产品和技术的堆砌。”莫争春博士称。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些空调采暖设计人员不仔细考虑每个建筑的实际能耗需求,往往是根据个人经验选择设备,加上一定的保险系数进行规划,结果往往是空调采暖的功率远超过该建筑真正需要的功率。

按专家推算,如果建筑设计和施工各方能按建筑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和安装水、电、暖和空调设备,无需任何高端技术和产品,该建筑就能够做到比普通建筑节能40%以上。

“在开发商的项目团队中,必须有一批真正懂绿色和节能的设计施工人员,或者应该联系绿色建筑咨询公司或节能服务公司做能力培训。如果开发商只找设计做得很漂亮的设计师,安上一些吸引眼球的高端绿色产品,往往增加了很多成本,也不能真正达到节能目的。”莫争春博士称。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