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主题酒店:无法复制的魅力  > 正文
霍克华:主题酒店是个性化的“目的地”
发布时间: 2011-12-2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北京肯太思酒店设计有限公司 创办人 主持设计师 

媒体:您认为什么样的设计才算是主题空间设计?

霍:在酒店、会所、餐厅等都属于酒店类空间(Hospitality),出于经营的考虑,在设计上要营造更加引人入胜的空间环境,除了基本的功能要求和环境质量方面的考虑外,自然就要使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尤其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渴望充满个性化特征的地方,比如设计酒店、主题酒店等等。

酒店类空间在过去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折中主义的,象万豪酒店这样的国际连锁品牌,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倡导标准化和高质量的全面服务,其环境设计很难突出个性化和独特性,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精品酒店”横空出世,到今天倡导个性化的酒店空间已经是司空见惯。我在反思人们这样做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或者说人们不断认识到酒店类空间的本质是什么。凡事皆有动机,凡事皆有本质。

我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酒店类空间的本质是“目的地”。“目的地”属于一个饭店旅游业的词汇,表示旅行去往的极富魅力的终点站,比如“旅游目的地”、“目的地酒店”等等。在旅游动机的研究方面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认为旅游的过程是一个类似于宗教朝圣的过程,客人在旅游目的地融入当地文化体验,展现出不同于往常的、更自由、更美好的自我,精神层面得到一种提升,再以更饱满的能量回到日常生活。

霍克华 北京肯太思酒店设计有限公司 创办人 

我认识到其实客人对酒店类空间在精神层面存在这样的期待,无论这场所的物理距离是远是近,在客人心底都希望是一次异地的旅游活动,希望它是一个目的地,可以融入其中,来获得一种有别于日常的美好体验,一种自由和精神的提升。

所以,我们可以有理由认为酒店类空间在精神层面的本质属性就是“目的地”。“目的地”性的空间一定是独特的,有整体性的主题特征,并充满具有真实可信的细节,换句话说,“目的地”空间是被明确定义的空间,是个性化的空间。

在现实的经营层面仍然需要考虑环境要被尽量多的目标客人可以认同,这种考虑的方向是指向折中主义,这也是为什么主流的连锁酒店无法演变成个性化的酒店;当今这个个性化的时代催生了精品酒店、设计酒店等新兴的个性化酒店类型,主题酒店出现的更早些,但似乎在今天得到更多的关注,也融入了个性化酒店的阵营,因为其努力方向都是把酒店空间设计成“目的地”。

 “目的地”空间需要明确的定义,而定义的方式各有不同,比如设计酒店的方式是在空间的深层结构上基于某种概念元素产生出建筑本体表达的新的可能性和原创性,是一种设计学的奇观,新奇但有时显得怪异、抽象;当然精品酒店、设计酒店和主题酒店的分别有时不是特别清晰,它们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主题元素,但我认为真正的、或者狭义的主题酒店是把某些具象的、熟知的元素或题材融入空间,并保证在空间的表层结构上充分展现出来,比如动物主题、水主题、摇滚乐主题、红楼梦主题等等,主题元素不仅仅体现在墙顶地等本体语言上,也更多借助相关的装饰、器物、艺术品等配饰语言,还有标示和服装,以及相匹配的戏剧性服务方式来加强其主题性。

媒体:您是否去过主题餐厅、酒店或是会所?您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主题空间设计”是哪家?

霍:几年前我去过巴厘岛的硬石酒店,是摇滚乐主题的,你可以看到在一个度假酒店里设计师如何融入摇滚乐主题。在公共区你可以随处可见各种著名摇滚乐队的乐器、服装和照片,没有传统的大堂空间,它的前台缩到旁边的一个小空间里,而大堂的位置让位给了一个真正的舞台,每晚上演精彩的摇滚乐演出。对于喜爱摇滚乐的客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目的地”。

媒体:如果让您做一个主题空间设计,您会选择什么主题?

霍:首先我会倾听业主的心声,当他们首先期待一个主题性的设计时,他们往往已经有了一些方向。

当然有时我会首先提出这样的建议,那么我会选择和这个项目的性质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意义的元素来作为项目的主题;比如最近我为河北省的一个酒店作了一个设计策划,我把它定位为一个主题性的特色酒店,由于这个酒店是隶属于中国银行系统的,我就选择“钱币文化”作为主题,来塑造一个有趣味的体验环境。

我相信,任何元素,只要它是有理由的、有意义的,都可以被开发来设计成主题性空间。

媒体:在中国的设计界,精品酒店、餐厅、会所的设计项目很多,但是主题性的设计相对而言较少,您认为出现情况的原因在哪里?

霍:因为主题性空间是被明确定义了的,在其精神层面是某种方向上的“目的地”,是个性化的、独特的,自然就少了一般常见的空间环境的广普性和折衷性,在客群定位上倾向于“小众的”,而非“大众的”,当然成功的主题空间一定是引人入胜的美好体验之地,会带来聚焦性的传播,会在更广的受众范围吸引更多的“小众”,反而使销售得到提高,但这种方式并非每个业主都能感兴趣。

另外,主题性空间设计需要业主和设计师在酒店的精神层面有更独到的见解和眼光,对当今酒店业的发展有更多的认知和经验,更深的思考,在具体设计上要找到原创性的方法来落实主题元素,有时在服务方式上也需要创造性。总之这类空间的设计对业主和设计师都更具挑战性。

媒体:您认为主题性的空间设计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会是怎么样的?

霍:在这一点上我是乐观的。中国经济有了近三十年的快速增长,人们在环境设计上一直习惯于模仿、照搬、不问究竟,目前即将进入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我相信人们会渐渐静下来思考,酒店空间的本质是什么,客人在酒店类环境真正期待得到什么,这个环境能给予客人有什么更美好的体验等等。

我相信接待类空间的本质就是“目的地”,这需要对环境进行明确的定义,而主题性的设计方式是达成这种“目的地”的境界的重要方式。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