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老年住宅设计  > 正文
老有所养与老年住宅
发布时间: 2010-09-07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助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海南的养老住宅项目(图片来源:百度)

第四,老年人反映室外活动时担心找厕所难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在距活动场所半径100米内设置公共厕所十分必要,要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我们看到一些社区公共区域很少有公共卫生间,要去的话只能到家里。

第五,老年人的轮椅使用者乘车和驾车的机会明显增加。

第六老年人居住应保证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卫生并有良好的景观,利于老年人颐养深信,再有我们看到很多老年人有怀旧的心理,很多东西舍不得扔,调查中有人反映在给设计老年人住宅的时候,能不能单独给老年人增加一个储藏室,专门放一些老年人舍不得扔的东西,这是我们调查当中老年人反映的比较多的问题。

当前老年住宅存在的主要差距与不足,一个是老年人公寓发展比较缓慢,第二现住房不适合养老居住,三是高标准、大户型的豪宅多,而适合一般老年人居住的一居、一居房比较少,四是为老年人开展的服务还没有跟上去,说是老年住宅,其实与一般居民住宅没有什么区别。

最后我对老年住宅的建设提几点建议。第一应该制订和完善老年住宅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住房现状、对居住形态的选择和需求等情况,将老年住宅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

第二努力实现小康社会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加快建设老年人住房的步伐,除人均居住面积外,老年人应有单独的居室,居室是否成套,都应是小康社会必达的指标。

第三健全老年人的住房保障制度,要根据不同的保障对象,制订不同的保障方式,低收入的老年人应以救济为主,对于中等偏低的收入的老年人,可以采用救济性和改善性并举的方式。

第四是建设廉租型老年公寓,对待改造地块实施预动迁,重点解决低收入老年人住房问题,廉租型公寓的属性是动迁转用房,既可成为低收入老人养老的老年公寓,又可成为其他动迁户的过渡用房。目的是在于对已列入旧区改造的地块实施预动迁,以疏解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和减轻工程立项后正式动迁的难度。

第五将特色胡同改造为老林安居小区,一般城市的市中心都有一批特色胡同和隶农,保存了古代历史风貌,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很有文化保留价值地但是这些房屋既不适用商务,也难以适应时尚生活需要,有识之士主张将其改造为老龄安居小区,这类小区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照顾在本小区有长期居住权的老年人,享受一定的优惠服务,承担对小区建筑环境风貌保护的义务。这样既保留了历史建筑,疏散了人口,又使老年人得以安居,是一举三得的善事,建议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

最后一条建议,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标准,监督开发商施工行为,国家已制定出了有关老年住宅的规定和标准,在审批老年人住宅时,应该要求和规范开发商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区建设和施工,不按规定标准施工的,要勒令停工,进行追究,严重违规的要诉诸于法律,限期进行改正和负起法律责任。

希望在老年住宅当中,业主、物业和居委会,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把老年人住宅小区管理好,让老年人高兴,亲人放心,社会满意。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