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刘家琨:建筑现实与低技策略
发布时间: 2013-11-2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看刘家琨这个人真有几分传奇,时时有转弯,处处有惊喜。

1956年出生于成都。1977年考上大学念建筑,只因喜欢的「画画」不好考,听说建筑和画画有些关连,所以就读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刘家琨曾说:「我对其他事情的兴趣更大,我一直想画画...爱好文学,偶尔我也写小说。

1982年毕业分配到成都建筑设计研究院。1984─1985年在西藏设计“那曲群众艺术馆”。(据刘家琨的描述:“那曲在羌塘,羌塘在藏北,藏北就是藏羚羊跑动的地方。哎呀!真是越说越令人神往了。我报了名,积极得很,生怕去不成。后来我才晓得,真正的形势其实是生怕我不去。”他就是这么有意思的一个人。)

建筑师刘家琨(图片来源:百度)

艺术馆建成后的第一任馆长写信告诉他,有许多“想当然”的设计是不得当的,果然几年后,群众艺术馆院子里面主要是挤满了避风的羊。这件事对刘家琨自然有影响,他说:“我们这些自作聪明的人,塞给人家一种自以为是的生活!从此我知道了建筑设计的要旨并不是设计建筑。”

1987─1989被聘至四川省文学院。刘家琨自1982之后的十年时间里,他写了四部中长篇小说,成了四川小有名气的小说家。

1989─1992在新疆,为石油城库尔勒设计一个文化中心。这次刘家琨观察并体会到当地居民对户外集会活动的喜爱,所以在大厅外附加了一个室外剧场,日后据说这个室外空间大受欢迎。因此刘家琨作了一个结论:“建筑师在设计前,应该尽量删除自我,观察现实。”

刘家琨曾说,他读大学无非就是一个知识青年想跳出农村找工作,阴错阳差之下读了建筑。“毕业十多年间,主要的精力和兴趣都没放在建筑上,由我主持设计的两个建筑远在边疆没见过。我想,从未经历过图纸变为物质的那种撼动,也许是我总是对建筑提不起兴趣的重要原因。”

1993年刘家琨已经考虑改行。这时恰逢同学汤桦在上海开个展,这给了他很大的震撼,“一夜突变”刘家琨又回复成建筑人。以画家罗中立的工作室为开端,开始了刘家琨在川西平原的建筑实践。

1997年《建筑师》里的一篇文章“叙事话语与低技策略”,引发许多注意。他说:低技策略“只不过是在处理现实。消极点说是一种挣扎,积极点说是尽量利用现有的条件。”其实“低技”一词是个用语不太贴切的基本理念。相对于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经典语言的“高技”手法,“低技”的理念面对现实。选择技术上的相对简易性,注重经济上的廉价可行,充分强调对古老的历史文明优势的发掘利用,扬长避短,力图通过令人信服的设计哲学和充足的智慧含量,以低造价和低技术手段营造高度的艺术质量,在经济条件、技术水准和建筑艺术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由此探寻一条适用于经济落后但文明深厚的国家或地区的建筑策略。

刘家琨建筑作品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图片来源:百度)

1997年辞去设计院的工作,不过刘家琨“从心理上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建筑师了”。

1999年成立家琨设计工作室。开始的几年,工程全在成都地区,这时他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2003年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建成,这是个转折点─开始向四川之外的地区迈步。刘家琨陆续做了重庆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刻意运用了天光、材料以及人力资源。南京国际建筑实践展接待中心─用黑、白、灰的水泥产品形成的聚落与周边乡村取得人文上的连系。上海青浦新城建设中心─探究功能不确定性和建筑通用性的关系。广州时代玫瑰园公共空间系统及景观设计─探讨封闭小区和城市公共场所的空间关系。

这些实务经验让刘家琨确立了自己的工作方向。他说:早年表现为”低技策略“,现在我自己称为”处理现实”。我自认为它已经从某种手法发展为一种立足于“此时此地”的方法论,可以称为立足当下、直面现实、利用条件、解决问题,或称为反扭现实。

作品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图片来源:百度)

老师和刘家琨有过下面的一段对话,这能使我们更清楚的知道他的思想脉络:

我一直试图保持“与现实牢牢贴近的态度”。当然了,现实一直处于流变中,它不仅是「有可能转成我所不乐见」的样子,而且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我所乐见的样子—但没关系,每个时代、每段现实都有它的问题,这就是生活,而我们都只生活一次。“人不能诅咒自己的时代”。我们所从事的这个事业,不是站在现实的对立面能够完成的。为了做些事情,我必须尽可能熟悉现实,利用现实,反扭现实,我称之为“处理现实”。

刘家琨设计:胡慧珊纪念馆(为5.12地震遇难者所作)

 

图片来源:刘勇blog

图片来源:刘勇blog

图片来源:刘勇blog

图片来源:刘勇blog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