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面积的扩大与良好户型的求得常因为资金的匮乏而很难尽如人意,能否通过“后天”的装修与室内陈设的巧妙摆放而改变居室“先天”条件的不足呢?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崔恺有一个好主意。
建筑师崔恺的家并不宽敞,甚至有些狭小,然而徜徉其间,简洁流畅的线条、浓淡相宜的色调,却使人顿生亲切之感。
可能是出于设计师的职业习惯,崔恺在带我们参观他的家之前,先展示了一下居室最初的平面图,看过之后着实让我吃了一惊。92㎡的使用面积被分为四室一厅、一厨两卫及三个阳台,注定了每个房间的面积都不可能太大。室内一条东西走向的走道贯通了所有的房间,除了一间朝南外,其余全部是北向房间,唯一南向的一间,窗子还正对邻居阳台的侧窗,室内景观“一览无余”,没有一点秘密性可言。按常理判断,这绝对是一套令人“头痛”的户型。
然而,在后面的参观过程中,我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因户型设计不合理而带给人使用上的不便。原因之一便是设计师对空间的合理分配与重组。最大的一间北向房间因紧临大门被辟作客厅,客厅以西的一小间,自带一个小阳台且靠近大门,成为了客房,这是崔恺夫妇专门为亲朋的小孩子准备的。客厅中黑色沙发与同色休闲椅诚“L”形摆放,与对面的电视机、组合音响共同环住中间的玻璃茶几,自然围合成一个极具现代感的空间。客厅的另一头是一件明式仿古矮柜,两把同样质地的木椅分立两侧,传统与现代的反差,使同一空间在视觉感受上自然地分为两个区域,狭长的走道得以从厅中穿过,延至客房。
走道旁的书房、卫生间和厨房门原本并未开在同一层面,走廊空间是一种模糊的多用途空间,既可在此用餐,在墙面上悬挂饰品有可做交通空间。但是作为主人兼设计者,崔恺并未贪图空间的多用途,而是将卫生间、厨房外扩与书房拉齐,辅之以条状实木镶嵌磨砂玻璃的推拉门设计,巧妙地将自然光引入走廊,在追求空间整合与专有化的同时强调了门窗的通透感,丰富了家的表情。狭长的走廊上方采用与推拉门相同材质的栏状吊顶,支形射灯穿栏而出,在走廊的白墙上投下灿烂的光影,墙面上是几排整齐排列的木钉,一些木钉上面挂着崔恺建筑作品的照片、效果图及部分来自异域的手工艺品,使整个走廊成为室内一道耀眼的风景。对交通空间如此巧妙利用,足见设计师功力的深厚。唯一南向的房间,因为与邻居阳台形成对视,故以纸制百页帘遮挡,室内采用灯光照明,做日常起居更衣之用。居室空间的科学运用均是从方便使用的角度出发,弥补了不良户型的副作用,凸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选材与用材上,设计师深谙节制的道理,材料以木、石为主,辅以少量铁制品和玻璃。居室色调以白色为主,客厅部分及卫生间采用外墙红砖贴面。走廊一侧是书房、卫生间、厨房的三扇褐色条状实木推拉门,对面墙上是褐色木钉,上面是同色吊顶,三者遥相呼应,井然有序。室内家具以黑白两色为主,几把彩色的休闲椅点缀其间,增添了活泼的气氛,布艺椅面弯曲的线条柔化了穿梭于整个居室空间的直线。
在客厅的一角,房屋原本预留的贮物空间内,崔恺摆放了一棵仿真植物,背后的墙壁随意地贴上了几片青石板,给人一种妙趣天成之感。最初崔恺与爱人打算在地槽处铺满卵石,种上真正鲜活的绿色植物,后来由于北向房间采光的限制及个人精力有限就采用了上面折中的办法。
在主人卧室外的阳台上另有一番风景:门旁的地上一棵仿真松树郁郁葱葱,旁边是一把竹制的双人休闲椅。与松树相对的阳台一角,一台复合健身器神气地站着,旁边的迷你水族箱中他们心爱的小龟正悠闲地漫步。这将是怎样一种美妙的生活感受啊。
在走廊墙壁的木钉上悬挂的大多是崔恺成功的建筑作品的照片,当问及那许多空着的木钉时,崔恺表示:希望将来的某一天它们被全部挂满,不为别的,只是把它们当做自己一段时期内工作的一种总结,人生经历的一个片断。
在室内家具的选择上,崔恺与周蔚真是煞费苦心,每天手头的工作一结束就直奔家具城。他们不要求家具色泽与质地的绝对统一,还刻意回避了所谓“成龙配套”,追求使用上的便利和与空间的契合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建筑师,在给他人设计生活方式时,如果自己没有一种高尚的生活情趣,很难真正给他人提供好的帮助。”崔恺是这么理解也是这么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