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运营未来
1、特色化。要注重城市软资源的开发。
[案例一] 西班牙毕堡——以建筑及文化设施带动城市复兴
毕堡(Bibao)是西班牙北部的工业城市,19世纪毕堡发展成为以钢铁和矿产为主导的工业城市,到了1975年,随着制造业的危机,这个城市也迅速走向衰落,失业率居高不下,环境恶化。在毕堡政府新的复兴计划中,希望借助经济结构的调整,将这个原来的工业城市转型为高科技产业及服务旅游发达的新城市。当地政府借助一系列手段来塑造毕堡的新城市形象,如现代交通的建设、文娱设施的建设,城市环境的改善等;在这其中,15亿美元的建筑开发成为了复兴的核心环节,其中主要建筑的设计都邀请了世界知名建筑师参与,如诺曼·福斯特设计了新地铁系统,卡拉特拉瓦设计新机场及跨河人行桥,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毕堡因一座由美国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O-Gehry)设计的古根汉姆艺术博物馆(GuggenheimMuseum Bilbao)而知名,并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更重要的是整个城市也由此而复兴,即“毕堡效应”。几年间毕堡成为国际知名建筑师作品最为密集的城市,有效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整个城市也因此复兴。

(图片来源:互联网)
注重特色化、城市软资源开发的成功案例经验总结:毕堡的成功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城市复兴的策略与意识形态.即采用文化,尤其是公众文化建筑作为引导。这种模式的设想是:文化设施的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信息技术等。毕堡采用了这种模式.对改善城市公众领域和公共场所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2、可持续性。包括公用事业设施、基础建设、公共服务。
[案例二] 日本神户——“以最小的市民负担获得最大的市民福祉”
一本名为《城市的经营》的日文书,出版于1971年。在这本书中,时任神户市长的宫崎辰雄先生在介绍神户市的城市经营范例时,将城市经营的内涵概括为:高效地提供城市公共服务;涵养税源以确立城市的财政基础;与市场经济所导致的外部负效应相对抗,维护公共的利益。从所介绍的范例内容来看,神户市的城市经营虽然在资金获取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如发行地方公债和外债进行填海造人工岛的大规模城市开发、超前收购土地以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之需、根据受益者负担的原则要求房地产开发商负担相关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部或部分建设资金等),但仍是把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放在首位的。
为了更好地把握市民对市政管理的需求,神户市实施了对全体居民的问卷调查,并建立了审议会、市政监督员、市政恳谈会等多项制度,积极推进居民对市政的参与。为了尽量减小市场经济带来的外部负效应,市政府与当地的大企业签订了“公害防止协定”,明确了减少污染排放的目标与责任。宫崎辰雄先生认为,一切行政活动的终极目标都是最高效地提高市民的福祉水平。
注重可持续性,即以公共服务、公关利益为核心的城市运营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说企业经营的理念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那么城市经营的理念就应当是“以最小的市民负担获取最大的市民福祉”。

(图片来源:互联网)
3、主体各司其职。强调政府的主导责任,使运营商各展所长。
城市政府是城市运营的主体,但并不是由市政府的各部门直接指挥物质生产与交换,而是通过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在方式上要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指令性分配,转向以法律为基础的经营与管理;从过去对企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转向对城市资源的整体发掘、利用和经营管理。同时,应将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获得最大的市民福祉作为城市运营的发展目标。
城市经营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但参与经营者则是多元化的,为此,就要有各种投资主体、各类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参加,以及广大市民的参与。
土地评估整改、技术改造、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交通规划、商业、社区环境、盘活无形资产、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等专项职能应进行分化,由专业的机构运营商负责专业的工作,做自己最擅长、最适合的工作,才能各展所长、在城市运营中发挥最大的积极能动作用。
只有将城市运营主体的角色合理分配、各司其职,才能达到推进城市资产的保值、升值和增值;扩大城市的经济实力,完善城市的多种功能,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品位,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知名度的最终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