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互联网)
净信寺古名安禅院,又名碧云庵,俗称“老庵”。位于碧云峰西南黄匏城下,笔架山东麓。唐开元时赐额“云门寺”,宋绍兴年间易名净信寺。宋代诗僧希坦(号率庵)曾栖居此寺。

(图片来源:互联网)
现存主殿石屋面阔5开间,进深3间,面积93平方米,系明代建筑。石墙、石梁、石柱,全为条石结构,梁柱斗拱均为云纹雕饰。石柁上左右各有斗拱承托桁条,屋面为古瓦铺盖。柁梁上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8个楷书大字,落款为“成化十六年住持僧觉净,徒明顺、明通立。”因大石梁断裂,配竖两根石柱。柱上刻有“大清雍正丙午黄钟月下院之吉,住持僧俗良重修”等字样。大殿内有石龛、石座、石案。石案正中脚刻有“嘉庆十六年信士男口余”等字样。存有清嘉庆重修碑记一方,整个建筑保存完好。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图片来源:互联网)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单檐悬山顶琉璃剪边,前接回廊,殿长20米,宽16米。五步梁、五踩重昂、斗拱分布疏朗,每开间平身科斗拱一攒,为明代建筑。戏台是净信寺的主体建筑之一,重建于清道光四年,台基平面呈“凸”子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台为单檐歇山式卷棚顶,后台为悬山顶,整座戏台全以孔雀蓝琉璃覆顶。柱头科为五踩重拱计心造,双抄双下昂,耍头昂咀为雕刻精细的龙首形;转角科亦是五踩重拱计心造,三抄双下昂与双抄单下昂交错,正头翘与斜翘上为三抄双下昂,昂咀耍头同柱头科。平身科前檐明间设三朵,稍间没有,两山亦为三朵,形柱作法与柱头科相同。拱结构翼角翘起较多,伸出较远。雀替为精雕细镂的木刻二龙戏珠,两侧八字型排楼式影壁,单檐歇山顶,九踩重昂,斗拱昂嘴纤细灵巧,在全国戏台当中罕见。檐下有匾,上书“神听和平”,字用生铜所铸造,十分精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