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灵动水景 率意天成  > 正文
庭园小区水景设计
发布时间: 2013-07-17   来源:网友十年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图片来源:百度

五、水景与配景的结合

1. 依水景观

水来自于大自然,她带来动的喧器,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水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灵提供生存之地。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正是水的这些特性,才表达出园林中依水景观的无穷魅力。作为园林中的独特一景----依水景观,与水景一样也相应的有它独特的观赏价值。

1.1 水体建亭

水体建亭:水面开阔舒展,明朗,流动,有的幽深宁静、有的碧波万顷,情趣各异,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以细察涟漪。而在大水面,碧波坦荡,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亟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各有其妙。一般临水建亭,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岸边石矶上都是临水建亭之所。在桥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

1.2 水面设桥

桥是人类跨越山河天堑的技术创造,给人带来生活的进步与交通的方便,自然能引起人的美好联想,固有人间彩虹的美称。而在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中,地形变化与水路相隔,非常需要桥来联系交通,沟通景区,组织游览路线。而且更以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作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因此小桥流水成为中国园林及风景绘画的典型景色。在规划设计桥时,桥应与园林道路系统配合、方便交通;联系游览路线与观景点;注意水面的划分与水路通行与通航;组织景区分隔与联系的关系。

1.3 依水修榭

榭是园林中游憩建筑之一,建于水边,《园冶》上记载“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说明榭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游憩建筑。其基本特点是临水,尤其着重于借取水面景色。在功能上除应满足游人休息的需要外,还有观景及点缀风景的作用。最常见的水榭形式是:在水边筑一平台,在平台周边以低栏杆围绕,在湖岸通向水面处作敞口,在平台上建起一单体建筑,建筑平面通常是长方形,建筑四面开敞通透,或四面作落地长窗。

榭与水的结合方式有很多种。从平面上看,有一面临水、两面临水、三面临水以及四面临水等形式,四周临水者以桥与湖岸相联。从剖面上看平台形式,有的是实心土台,水流只在平台四周环绕;而有的平台下部是以石梁柱结构支撑,水流可流入部分建筑底部,甚至有的可让水流流入整个建筑底部,形成驾临碧波之上的效果。

1.4 水面建舫

舫的原意是船,一般指小船。建筑上的舫是指水边的一种建筑,在园林湖泊的水边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舫的下部船体通常用石砌成,上部船舱则多用木构建筑,其形似船。舫建在水边,一般是两面或三面临水,其余面与陆地相连,最好是四面临水,其一侧设有平桥与湖岸相连,有仿跳板之意。它立于水中,又与岸边环境相联系,使空间得到了延伸,具有富于变化的联系方式,即可以突出主题,又能进一步表达设计意图。

2. 水与山石之间的关系

在园林,特别在小区庭园中是种重要的造景素材。“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今天,园林用石尤广,能固岸,坚桥,又可为人攀高作蹬,围池作栏,叠山构峒,指石为坐,以至立壁引泉作瀑,伏池喷水成景。品石中较典型的有太湖石,黄石等。品石,在景石造型中,可作庭园的点缀,陪衬小品,也可以石为主题构成依水景观的中心。在运用品石时,要根据具体素材,反复琢磨,取其形,立其意,借状天然,方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的增色景观。

3. 临水驳岸形式及其特征

水局之成败,除一定的水型外,离不开相应岸型的规划和塑造,协调的岸型可使水局景更好的呈现出水在庭园中的作用和特色,把旷畅水面做得更为舒展。岸型属园林的范畴,多顺其自然。园林驳岸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保护河岸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构筑物,必须结合所在景区园林艺术风格、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面形成、材料特性、种植设计以及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来选其建筑结构及其建筑结构形式。庭园水局的岸型亦多以模拟自然取胜,我国小区庭园中的岸型包括洲、岛、堤、矶、岸各类形式,不同水型,采取不同的岸型。总之,必须极尽自然,以表达”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统一于周围景色之中。

4.水与植物的关系

无论大小水面的植物配置,与水边的距离一般要求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离栽植,避免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形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又需要造就浓密的“垂直绿障”。

如杭州黄龙洞水池南面的山,山脚距水池10余米,山坡陡峻,树木郁郁葱葱,形成一个庞大的“垂直绿面”,高达30余米,而水池宽仅18米,再加上池旁白色的园林建筑衬托,高低对比更加明显。林中鸟声唧唧,坐临池畔,如入深山老林,使人感到水池空间更为宁静、古拙。

水面全部栽满植物的,多适用小水池,或大水池中较独立的一个局部,在南方的一些自然风景区中,保留了农村田野的风味,在水面铺满了绿萍或红萍,如似一块绿色的地毯或红色的平绒布,也是一种野趣;在水面部分栽植水生植物的情况则比较普遍,其配置一定要与水面大小比例、周围景观的视野相协调,尤其不要妨碍倒影产生的效果。

六、庭院水景的给排水

在庭院水景设计中我们除了要考虑以上的诸多内容,对庭院水景设计中的给排水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因为完善的合理的给水以及排水工程对庭院水景的保护、发展的开展有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我们就简单的来说下庭院水景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1.景观给水一般用水点较分散,高差变化较大,通常采用树枝式管网和环状式管网布置。管网干管尽可能靠近供水点和水量调节设施,干管应尽量避开道路铺设,一般不超过绿化用地范围。

2.要充分利用地形,采用拦、阻、蓄、分、导等方式进行有效地排水,并考虑土壤对水分的吸收,注重保水保湿,利于植物生长。与天然河渠相同的排水口必须高于最高水位控制线,防止出现倒灌现象。

3.给排水管宜用UPVC管,有条件的则采用铜管和不锈钢管给水管,优先选用离心式水泵,采用潜水泵的必须严防绝缘破坏导致水体带电。

七、结束语

庭院水景设计原本已有很长的历史,如何能够立足时代,以各地的现实条件为基,结合国外的先进设计理论来创造出符合我国目前现状和将来发展的水景,是设计师应该研讨的课题。科学合理的水景设计可以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反之则对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设计师对此必须认真考虑。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