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百度
三、水景住宅的发展及其影响
现代水景住宅在国内最早影响到广州,然后蔓延到深圳、上海、北京等地。进入2000年以后,水景风更进一步纵深到全国近一半以上的大中城市。
古诗曰:“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单从本身来看,水不仅表现为一种韵律的美,而且表现为一种灵性的美。借水造宅,把最活跃的因素融入到最生硬的建筑中去,通过水的点拨来反映建筑的生动,不失为一种非常贴近中国历史、社会、文化与生活的建筑语言。
可以说,在住宅品质越来越表现出同质化趋势的今天,居住环境上的变化和提升已经成为消费者更为强调的购房理由。 2000年以来的3年间,水景住宅发展正成为可能。巨大的市场推动力,加快了水景住宅成为国内楼市新宠的步伐,楼市因水而精彩。
广州作为现代水景住宅在国内的发源地, 水景风首先吹进珠江及其支流所处的周边地区。之后,水景住宅沿深圳、珠海绵延的海岸线而展开,住宅风格多以亚热带滨海文化为背景,通过海景的衬托为整个华南板块注入了新鲜的内容。
而无海可望的北京在水景住宅的开发上,强调项目与自然水系的完美结合,充分利用京城特有的湖泊与河流资源,把湖光水色有机地借用到开发项目中去,形成了个性鲜明的项目特色。此外,上海、武汉、成都、杭州、长沙、青岛等地的水景项目亦大体依照城市所原有的“水文化”而打开的。
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成熟的市场需求,为水景住宅“大干快上”留下了充足的发展空间,更为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水景住宅的销售优势也日渐显现。有数据表明,水景住宅相比非水景住宅销售价格在同等档次、同等地段约高出10个百分点,而利润更是高出约1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水景住宅无论从哪个方面去看,其生命力都应该是无量的。对于开发商而言,实现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做“水”文章无疑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四、水景住宅实践要素和必备条件
(1)水是有生命的,生命之水提供神明,水本身是个生态系统,设计的时候,不能把水当做一滩死水对待。 水是自然的属性,有生态的属性,作为有生命的东西对待它,它是流动的,而且必须形成系统,它要有连续性,水是流动的,要保持它的连续性。
水是有人性的,人人喜欢水,这不容置疑。好多楼盘搞了大水池,人也进不去,周围都是花岗岩或者用瓷砖贴起来,使人无法亲近。北方设计水景,更要抓住人性,而不是抓住做一些违背人性的东西,或者违背水性的东西。大的水池或大的喷泉,一年开一次,搞这种只是观赏性的东西,那就是违背了水是人性这一点,水寄于人性的特点。
水是一种神,水有神性。 寄托人类爱和恨,设计的时候要尊重水的天然之性,水所寄托的人性,水的神性和文化内涵。保持完全自然生态这不是不可能的,取自然生态的神韵,我们可以做一个非常生态的自然的水系,如把石头引进来,河滩及水草引进来,感觉水的文化内涵,让人产生联想,寄托了人的情感。
(2)水能改善城市的小气候,这是健康住宅重要的一个因素。北方浮尘物多,空气的湿度不够,过去强调种树,靠树蒸发水分,调节空气湿度,不如水面调节空气的湿度更直接,更快。 水面空旷空间能形成空气的对流,有风的感觉达到到小区凉快,,如果树种得过多过密,空气就不流通了。 住宅区必须强调一个小气候,这个小气候要宜人、舒服。水景规划显得很重要。现在的水很多,江河湖,都是水,规划设计讲究借景,借了城市的水系,非常辽阔,非常舒服,让人感觉到空气清新。
(3)我国、特别是北方缺水现状严重,不光是水量性缺水,还有水质性缺水。 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发水源,这是对水的总的方针。首先节约用水,强调污水资源化,多渠道, 第二个要强调雨水利用,把雨水收集起来。 第三强调污水回用,污水资源化, 重复利用水资源,中水利用前途大有可为。
(4)费用问题。对于水景部分的成本投入来讲,人造水景住宅在建造初期就要考虑到经济性原则,避免水景过多过大,侵占人的活动空间。水景设计以及全套循环滤水系统施工要比绿地建安成本高,但只要设计得当,总体来说并未高出多少 后期维护主要是换水的问题。实际上,仿生水景维护费用并不比绿化高。举个例子,30万平方米的万科星园小区内,水面面积近3500平方米,多数水面为40公分深的安全水域,1千多户人家共享着约1500立方米的人工水景,根据现行的市价,每立方米水换一次需2元人民币,即使要换水,一年换两次,分摊到业主,每户人家每年只需付3元左右的管理费。
(5)维护管理。解决北方水景住宅的过冬问题 。入冬万物萧索,水流缓慢甚至结冰,水景就会失去意义。 北京的人造水景基本上采取在河底铺上各色鹅卵石,冬天的旱河川也不失河滩野趣。再好的设计没有好的物业管理也会"人老珠黄",水景对管理的要求更高,物业管理水平是决定水景能否成为一"景"的关键。
五、适合的住宅水景才是最好的
有业内人士善意地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楼盘都应该“向水靠近”,更不是‘有水则灵’的。
其一,相对于非水景住宅而言,水景住宅的开发成本明显高出许多。资金需求的缺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投资的风险性。而大面积的水域同时也束缚着开发商对可开发面积的追求。一旦资金链发生中断,水景住宅无疑将成为“沉淀”资金的无底洞。
其二,目前国内尚没有完备的水景住宅建设标准,如果开发过程中未能很好的关注“水环境”特定的条件和要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与推广上推敲不慎,则很可能为水景住宅留下缺失和遗憾。
其三,对于人工水景来说,其工程量的预、决算十分突出。二三米宽的“水沟”显然难以称之为水景住宅;而盲目追求大水景,则在利润的获取上难以平衡;同时将必然形成后期物业管理的费用增大,最终造成物业管理的“骑虎难下”。
尽管水景住宅市场发展的基本因素、发展的时机以及发展的前景十分看好,但业内人士提醒,水景住宅的发展不可盲目跟风,要在兼顾地域文化、人文、历史、社会等背景的前提下有特色、有取舍的开发。任何产品只有适应市场时,才能够称之为好的产品。“忽如一夜春风来,水景住宅遍地开”不足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