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特式建筑(图片来源:互联网)
哥特式建筑(公元10 世纪以后,西欧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日益活跃,在一些重要的公路关隘、渡口、教堂及城堡附近,逐渐形成了许多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的城市。到公元12 世纪前后,这些城市大多通过赎买或战斗,从当地领主或教会手中取得不同程度的自制权。与此同时,法国的中央王权也逐渐加强,同封建分裂状态做斗争,是当时中央王权执政者的主要任务。由于二者在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有着共同的目的,于是互相支持。经过数十年的斗争,有些城市获得独立,中央王室的领地和权力在不断扩大。王室同意给领地内的城市以一定限度的自治权,给领地周围的城市以比较独立的自治权。城市从封建主的统治下得到解放,中央王室因削弱封建割据而使中央王权得到加强。
这时期的建筑,虽仍以教堂为主,但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各自都建立了规模不等,装饰简繁不一的市政厅、手工业行会、商会、关税局和城市广场,市民住宅也有较大发展。这一时期建筑风格基本上摆脱了古罗马建筑的影响。敦厚的墙壁和粗壮的柱子不见了;门窗洞口多以来自东方的尖券代替了古罗马时期的半圆拱;尖形肋骨拱顶和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以及直冲云霄的钟楼、尖塔,束柱和飞扶壁,精雕细琢色彩斑斓的棂花窗等,是这段时期建
筑的主要特色。
哥特式主教堂从建筑方面分析,具备如下特征:
1 总平面布置。往往在教堂入口前面设置面积较大的广场。
2 教堂形制。其平面基本属拉丁十字式。
法国哥特式教堂最大特点是西面入口两侧对称设钟塔,巴黎圣母院是其典型。
英国教堂的正厅很长,通常有两个横厅,钟楼一般设在纵横厅交点的上空,只设一个。
东端比法国的简单,多为方形。(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德国教堂多采用广厅式巴西里卡形制,中厅和侧廊等高,钟塔设于西端,但只有一个。
(乌尔姆主教堂)。
意大利教堂的中厅和侧廊高度差别不大,也被列为广厅式巴西里卡形制。(米兰主教堂)
3 结构。哥特建筑的结构,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也是比较先进的。虽为砌体承重,但它用束柱、骨架券、十字拱与飞扶壁等将主体组成框架式,围护结构均为填充,因而使室内空间得以解脱粗柱厚墙的约束,门窗洞口比过去加大。(德国科隆主教堂的中厅高度竟高达48 米,至今另人惊叹。钟塔高度也可称奇迹,德国乌尔姆市主教堂的钟塔高达161 米)。4 内部空间。哥特教堂的中厅不宽,而纵向很长,层高很高。(巴黎圣母院,中厅宽12.5米,长127 米,高度到拱脚25 米,至拱顶约为32 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厅愈来愈高。柱头渐渐消退,拱肋与柱子连成整体,使屋顶的骨架券犹如从柱子中散射出去的枝干,挺拔有力,加强了内部空间具有强烈升腾的动势,更加渲染了基督教所谓“天国”之说。5 建筑形象。哥特教堂的外表也有向上飞腾的动势。轻巧的垂直线统治全身。墙体、扶壁、钟塔等都是从底到上愈来划分愈细,装饰也愈来愈多,愈玲珑细致,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插云霄的小尖顶。门上的山花、龛上的华盖、门窗洞口的上部、扶壁的脊和所有建筑局部的顶端,无处不以尖行为母体。因此,整坐教堂充满向上飞升的统一风格。

哥特式建筑(图片来源:互联网)

哥特式建筑(图片来源:互联网)

哥特式建筑(图片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