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论男性建筑师与女性建筑师之间的思维差异
发布时间: 2010-03-05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一直觉得大部分男性建筑师与女性建筑师之间的思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男性建筑师往往思维理性,富于逻辑性,善于总结和发现规律,按章办事,最典型的实例就是罗西了。开创或更确切的说是发扬了类型学这种方式来生成建筑。

而女性建筑师呢?先看两个例子:妹岛和世,通过建筑的颜色、透明度、构件和结构来营造一种轻盈和漂浮感。哈迪德,追求一种失重状态的、动态的建筑形态。发现什么了吗?对,她们在找一种感觉。在考虑怎样将这种感觉用建筑形式来传达给处于建筑空间中的使用者,她们的思维是一种感性的存在方式。

图片来源:搜狐博客

作为一个学习建筑的女生,我也经常能感受到我周围男女生构思方案时不同的立意出发方式的差异。男生往往对基地环境、规范考虑的更多一些;女生往往对建筑的形态所给人的感受以及空间意境更关注一些。而指导我们的老师中,男老师往往会关注你的立意构思是怎样的,通过哪几步一点点实现的;而女老师往往会被方案所营造的空间意境所深深吸引。

但,就这样严格的通过性别来划分建筑师的思维状态也是很武断、有失片面的。举例来说,伊东不就是在追求建筑的临时性,建筑一种“瞬间的印象”吗?所以,话说回来,关键点不在于是男性建筑师还是女性建筑师,还在于感性还是理性的思维方式。

作为一个热爱写作的孩子,我曾常常苦恼于怎样将心中的微妙情愫用词句精确的表达出来。这种转化是很难形容的,往往是灵光一闪,不一定要也不一定有什么既定的范式,用句很俗的话说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所以,当我看到霍而在法国FondationPinault博物馆效果图中的一张图片时,我忽然就被感动了,好像找到了一直在寻觅的一种感觉,在那样一个空间氛围中,真真切切的呈现了出来。

图片来源:搜狐博客

那种夏日傍晚。凉风徐徐吹来,清风拂面,长发在空中恣意翻飞,在夕阳西下的背景下顺风行走的感觉。他通过一个建筑空间来达成了。这是多么神奇和不可思议的事情!什么场所感,空间意境,这些词句都太苍白了,不足以形容那份空间感知。真想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我想恐怕不是通过提炼几个场所中的元素那么简单了。因为我不知道这种元素可以以怎样的形式提炼出来,又如何这样和谐的融入了场所之中,我不能骗自己。

也许,这就是霍尔一直在探求的知觉现象学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吧。探索人心中最真实的空间感知。

接下来,就开始了“转化”的话题,怎样将一种感受转化为建筑语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转化了的就真的是原创者心中的那份理想感受吗?即便真的达成了,其他人能够感同身受吗?会理解原创者的心境吗?以及,这种感性的创作方式能够被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吗?可以吗?做得到吗?

人的直觉啊,建筑的味道啊……

我为我的发现而欣喜与不解,我为我的迷惑而执著的探寻……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