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品茗论建 溯本求源  > 正文
在建筑艺术形式中发觉功能中的形式美感
发布时间: 2010-06-10   来源:网络媒体投稿 

 

在建筑形式的创造过程中,我们建筑师除了刻意地追求形式外,还应该不断地追求和发觉功能要素中的所蕴含着的形式美感,充分发挥功能要素自身的形式潜力,寻求功能中的美感。在功能中追寻美感并不等同于简单化,而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更多的含义,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复杂。不是侧重造型元素自身的复杂,而是侧重通过挖掘功能要素本身的潜力来形成形式的层次感和丰富感。

我们生活在一个逐渐变得让自己无所适从的环境中,面对纷繁复杂的万千,所能够做到的仅仅是对所处环境和生活现状进行一点改变,绝不可能无中生有地选择或创造一种别样的生活。不断发展的都市环境和社会不仅带来经济和技术的变化,而且带来个人和空间之间异常关系的场景的不断转换。人类和周围环境之间、与环境中各种要素之间有着多元互动的作用,随之而来的是对设计及其美学的新观念的不断发展和演变。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所学校

人类生活与设计之间的至关重要的关系使建筑师背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和技术责任。建筑设计必须功能实用、结构合理可靠、防火、方便残疾人等等。设计师受到法规的限制――自然法规以及社会法规。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经济的、社会的、人文的、审美的因素等等,人们对建筑师的期望也很高,大大超出了技术无差错的要求。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写到:“建筑师应该擅长文笔,熟习制图,精通几何学,熟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或天体理论的知识。”

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的美国迪斯尼集团总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建筑设计和建设中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需求,建筑原则三要素“坚固、实用、美观”中的美观得到空前的强调,我们不但期望建筑空间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而且更加气虚空间人性化,满足我们提高生活质量的精神需求。现在的建筑师似乎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断徘徊:纯粹作为艺术(美观)的建筑设计作品和纯粹作为设计(实用)的建筑设计作品。

功能与艺术

约翰·拉斯金在他的名著《建筑七灯》中说:“建筑学使一门装饰布置人类建造的建筑物的艺术,……使人们看了之后给他们带来头脑的健康、力量和愉悦。”因此,建筑师不仅仅是创造为人服务的空间,而且应该满足人们视觉感观的需要。

现实的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最为显著的例子,有的设计作品的艺术品质完全彻底超过了它的功能性。在某种意义上,相对于设计的艺术性,它的功能性已经是次要的了,由于装饰的过度,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完全无容身之所了。建筑本身极尽富丽奢华,与其绚丽的装饰相比,建筑的功能本身已经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了。

密斯设计的美国伊利诺斯工学院建筑馆

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建筑彻底摒弃了设计的装饰性,只有纯粹的功能性。就像维也纳的建筑师阿多尔夫?路斯认为的那样――装饰就是罪恶。这在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事实上设计作品本身的功能就存在着美感,这种美是与它本身的功能俱来的。路斯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

这种把形式美和功能美截然对立的美学思想,只能表示出人们所理解的功能和功能美、形式和形式美是十分狭隘的。经过了为艺术马首是瞻到为功能马首是瞻的发展,建筑师的审美意识、情趣逐渐成熟。尽管在设计理念上还存在着一定分歧,但建筑师们逐渐能够客观地对待艺术和技术之间、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人们对功能与形式、功能与美之间关系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

传媒的快速发展使消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为业主服务的建筑师似乎一直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断徘徊:纯粹作为艺术(美观)的建筑设计作品和纯粹作为设计(实用)的建筑设计作品。有的建筑师追求形式,有的建筑师强调功能;有的建筑师追求华丽,有的建筑师强调素朴。在项目的竞争中,有时为了达到拿到建造项目的设计任务的目的,甚至不惜走极端。尽管有哗众取宠之嫌,但还是会赢得一定层面人士的欢迎,而且,一定程度上追求新奇和怪诞的尝试,也是推动形式不断创新的动力。

记忆中有人说过:“如果你戴上一些饰物,我就能据此判断你的身份,而装饰过剩和堆积一大堆廉价的废物是很常见的,所以最好什么也不戴。”“化妆也是如此,你可以用高贵的化妆品,但不一定要显示出来,你的目的是露出光润的脸蛋,而不是化妆品,如果化妆品太浓厚,实际会适得其反,你就会让化妆品掩盖了你的美丽。” 适当的修饰,适宜的打扮才令人显得高雅、自信和强大。建筑设计同样如此,就是要把握好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力与度,寻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平衡点。

功能的艺术表达

从建筑的本质和建筑的发展历程来看,形式与功能对于建筑来讲,犹如光的波动和粒子的两个属性,二者都是对建筑进行不同方式描述的手段,但如何在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是我们建筑师们的不懈追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消费的时代,消费时代的消费文化消解了建筑设计在文化意义(包括美学上的)上的深度,我们很难从建筑设计作品中体味到其在文化意义上的深度感。每每都试图回味,但却没有值得我们回味起来的东西。对于建筑设计作品,人们已经不再从文化意义的深度上去要求它了,无论对作品进行怎样的解释,我们都会觉得苍白无力和牵强附会。这样就导致了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的改变,譬如各种风格的建筑设计随便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所。建筑设计作品变成了符号的组合(从符号学的角度),在符号的拼凑中,我们消解了设计文化原有的深度和精神内涵。建筑设计已经放弃了能动积极地创造时代和反映时代的角色,有时甚至仅仅成为图案和符号的拼凑和组合。形式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处于懵懂状态的大众在开发商、媒体和设计师的诱导之下,似乎急于走出曾经艺术屈服于技术、形式被功能淹没的时代,来掩藏自己精神上的贫瘠和空泛,以及内心中的焦躁和忧郁。

一时之间,形式成为建筑设计的灵魂。媒体的发达和信息传递的迅速为人们的选择提供了各种可能,而且现代技术的进步也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可以使建筑的形式脱离它的使用功能,可以使形式完全独立于功能而存在。在相同的建筑外表下面可以安排几乎任何功能,形式似乎已经无法反映建筑的性质,譬如在一个非常古朴的中世纪建筑或唐风庙宇中的可能恰恰就是一个追求技术不断更新的I T信息产业公司。

但是把艺术创作与建筑设计等同很快就会带来问题的发生,建筑设计作品的艺术品质完全掩盖了它自身的功能性,就如同建筑理论家肯尼斯?弗兰普顿在《千年七点》一书中的论述那样,“建筑实践越是脱离社会的总体需求,就越容易成为一篇仅为暴发户阶层所全神贯注的、过于美化的演讲。”使建筑设计可能会沦为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活动,而建筑师们面临的服务对象恰恰是广大民众。

建筑师创作的最理想境界是集功能与美感于一体,不断提升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改善和优化人类生存的环境。最完美的建筑应该既是功能性的,又是艺术性的。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生存的物质空间,而且能够改善人们的人文精神存在。在这一点上,很多前辈建筑师们用他们自己的设计实践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大师阿尔伯蒂对建筑的美学原则提出过独特的见解:“所有建筑的美基本上都是从三种东西中产生出来的,即:数目、形状和各个不同部分的组合”。“建筑艺术问题就是要使一定数量的部件连接与统一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必须有各个部分的力量和精神,这样整体就和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否则各个部分就一定会互相冲突与不一致,同时,由于这样的不一致,就一定会破坏整体的统一与美”。在经济快速发展、追求短期利益的今天,这些慧智的言语仍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