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访谈 > 设计英才  > 正文
波捷特:少自我、多环保
——访波捷特(北京)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裁马大力
发布时间: 2013-04-12   来源:畅言网  转载自:波捷特(北京)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两千年前,古罗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向艺术化方向发展。孕育古罗马文明的意大利不但拥有正宗的欧洲古典风格,同时也是现代设计最具活力的地方。这里诞生了众多杰出建筑和出色设计师,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诞生于意大利米兰的波捷特公司进入了中国市场,现已在北京、上海和天津设立三处办公室,业务范围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以及空间规划。波捷特公司致力于建筑和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始终履行公司的宗旨:少自我、多环保。近日,畅言网采访了波捷特(北京)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裁马大力先生(Massimo Roj),他同我们分享了对于城市设计、绿色科技和可持续性理念等问题的看法,敬请关注以下畅言网的独家访谈内容。

波捷特(北京)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裁马大力

Q=畅言网

A=马大力

Q:感谢您接受畅言网的采访。首先,请简要介绍一下波捷特公司。

A:波捷特是一所建筑设计顾问公司,擅长进行建筑领域的一系列项目设计。19年前,我在意大利创办了波捷特公司,公司业务涵盖面很广,我们不仅专注于建筑,也是致力于多种领域的工程公司。从建筑设计到城市规划,从微观到宏观,公司提供涉及多种建筑应用的服务。我们从满足“人的需要”出发,结合项目的当地文化,一步一步完成设计。1994年,波捷特公司诞生于米兰,接着我们开设了罗马分公司,继而又将公司开到了希腊。2002年,我们来到中国,其后先后设立了波捷特天津、北京、上海办公室。我们在全世界一共有12家办事处,最新的一处是在新加坡,期待把握全世界的行业机遇。

Q:您是如何成为一名建筑师的?是否和您的出生地——米兰有关呢?

A:我年轻时常常画画,总丢不开画笔。从最初开始,就希望将来从事设计。我喜欢各种类型的艺术,包括文化、音乐、建筑等等。当准备进入大学时,我已经做出了选择——建筑自然是第一位的。五年后,我顺利地拿到了建筑学位。毕业后,我开始在大学工作,成为了我们教授的助理,后来进入了建筑设计公司。米兰是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同时也是当代意大利建筑的中心,我想这座城市和我的职业选择之间存在一种联系。

Q:作为一家建筑门户网站,畅言网已经连续三届举办“丑陋建筑”评选活动,活动取得了广泛关注。关于好或不好的建筑设计,能否和我们分享您的看法?

A:我想你可能了解,与我年纪相仿的人,并没有看到多少欧洲新建筑。意大利大多数建筑项目都是关于改造而非新建。来到中国后,我们拥有了大量设计新建筑的机遇。12年来,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北京和天津两座城市,我看到了许多好建筑和欠佳的建筑。建筑师通常出于自己的喜好而设计,希望展现出自己的学识和自我意识。我希望我的设计考虑甲方不同的建筑观点,添加他们需要的建筑元素,我们试图与甲方并肩合作,一同完成项目设计。在我看来,有两类建筑设计师,一种是仅为自己设计,另一种是在项目所有阶段都同甲方保持合作,波捷特属于第二种类型。我并不认为两者存在优劣之分,前者设计的建筑可能更具有艺术性,因为他们不必太在乎用户感受,特别地对于公共建筑,尤为如此;而另一种设计师可能会研究办公等类型的建筑的用户需求。虽然前者设计的项目中也有可取之处,但是有时候,你会看到一些不符合场地特点的建筑、一些试图抄袭、生硬模仿其他设计师记忆的建筑,将不同时代和地理位置的建筑简单地移动到另一地点。有时,我们能理解这种做法,比如在上海世博会上,西洋建筑反映了本国特点,契合大会展示目的;反之,在中国一些城市,模仿法国风格、英国风格、意大利风格的建筑和当地环境不相匹配。

天津城市规划展览馆

Q:众所周知,天津具有颇具特色的意大利风情街。贵公司在天津有一系列成功项目,您怎么看待历史和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A:尽管相隔万里,意大利、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许多共通之处。譬如北京的胡同和意大利的小巷就很类似。过去人们在巷道上销售、购买杂货,小街巷汇聚了多姿多彩的公共生活。我想意大利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运用到天津等中国城市的建筑设计之中。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使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域不要相隔过远,包括住宅、学校、医院、办公、轻工业等,居民从住所步行即可到达这些地点。我们公司有员工每天通勤花费3个多小时,这非常不合理,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我认为如北京、上海、天津这类规模的大城市,应该具有多个城市中心,每个中心均在功能上自给自足,即中心之间连接畅通,但能够保证独立良好运行。人们都居住在城市的某个中心周围,住所和公司相距不远,购物中心也近在咫尺,不必开车,只需步行即可轻松抵达。我和天津这座城市很有缘分,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始于天津。我和天津大学的教授一同合作,尤其是张颀院长,我们是好朋友,尽管不懂彼此的语言,但却能通过建筑语言交流。双方合作的最杰出成果就是位于原租界区的天津城市规划展览馆,项目的选址体现了两国的联系和过去的记忆。我们对整个租界区进行了改造,并针对博物馆,构建出一种能将两国思想和文化联系起来的设计流程。此外,我认为中意两国新一代学生彼此交流学习有重要意义。比如去年天津大学选派15名优秀学生到米兰理工大学学习4个月,这个活动开阔了中国学生的眼界,也使意大利教师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任何行业都需要不断学习,建筑设计业更是如此。每天,我们都像海绵一样吸收新知识。我们不断接收新鲜的资讯和见闻,例如这次下榻的香格里拉酒店所在的国贸三期,这栋建筑非常震撼。多见识各地新建筑能给我带来许多灵感。

佛罗伦萨小镇京津奥特莱斯购物中心

Q:贵公司秉承“少自我、多环保”的公司文化,并持有“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请阐述两点的真正意义。

A:“以人为本”就是从使用者的角度设计,无论对于室内设计还是城市开发均不例外。设计必须从人的需求出发,这也是唯一通向未来的途径。设计师不是为本人设计,而是为了使用者。“以人为本”是必然的选择。当然,实际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平衡多方意见,包括开放商、投资者以及用户,从而达到各方共同的目标。我们的座右铭“少自我、多环保”是指少一些个人利益、多一些共同目标,为了环保和共同利益而努力。大家都在谈论“可持续性”,我们也看到这两天北京空气不佳,过去几乎没有人在意环境问题,因而造成了现在的状况。每个建筑项目应该尽量多地利用自然材料并减少能耗。回顾两千多年前的罗马帝国,那时的六七层的庙宇建筑已经懂得利用自然通风,采用的石材墙壁保证了保温绝热,室内气候宜人。我们应当从历史建筑中吸取经验,结合现代科技,对可再生能源加以利用,做到节能降耗。在办公楼里,人们往往在上午都开着灯,而在家里不是这样。其实,遵循这些理念并不困难,而需要做的是引导民众具备这种节能意识。

上海漕河泾高科技园区多功能总体规划

Q:我们想知道您对于“可持续性”的看法 。如何通过建筑设计体现可持续性?请列举一些实例加以说明。

A:正如我刚才所说,我们要尽可能多利用自然资源。前段时间的一个项目利用加热泵抽取地下五六十米、温度在16度左右的地下水,不需要额外电力,即可实现制冷供暖,最后再将使用过的地下水再送入地下。我们在中国的许多个项目都推动了这项技术的应用。抽取的地下水在达到制冷供暖目的后,可以储存、用于消防用途,还可以用于厕所系统,回收水再被用作灌溉绿地,最终回归地下,完成了整个循环过程。另外一个例子是玻璃建筑,其北立面需要采暖维持温度。另一方面,玻璃建筑有大量自然光进入,这是它的优势。如果白天室内依然开灯,就浪费了能源,这就是我提到的:必须培养大众的节能环保意识。100%玻璃结构的建筑需要太多能源供暖,为了降低能耗,我们可以利用双层玻璃和部分混凝土墙体。依照意大利建筑规范要求,玻璃幕墙在外立面所占比例不得超过60%,出于保温考虑,必须有足够比例的墙体。

Q:除了您提到的加热泵,贵公司还应用了哪些新绿色科技?

A:新技术不断涌现,其中一项是发电厂将水分离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用作制冷,氧气用于酒店领域,这个技术主要用于航运行业。实际上,该技术高于加热泵以及使用普通燃料、天然气为原料的制冷成本。目前,我们尝试应用于意大利一个湖畔酒店项目中,方便就近获取水资源。我们还在设计中尽可能利用阳光,让自然光进入建筑中央,减少了室内照明消耗;同理,可以在建筑中央创造利于自然通风循环的开放空间。此外,可以利用的包括建筑电梯上下产生的势能,该技术称作“能量回馈”。

天津大学行政楼

Q:意大利和中国的建筑规范有怎样的区别?

A:我对中国的建筑规范不够了解,规范非常繁杂,即使北京和天津两地都有不少规范差别,当然中国和意大利两国建筑规范更是存在许多差异。我们通过和中国本地设计师合作,交换彼此的观点,了解中国的行业规范和具体做法。意大利的消防法规相当严格,或许在欧洲的严格程度都是最高的。因此,如果我们的项目能够符合意大利的消防规范,那么毫无疑问也会满足其他国家的消防规范要求。我们所有的办公建筑中,都保证使用者靠近窗户,距离控制在六、七米之内。这种做法和美国恰恰相反,美国是将交流空间放在室内四周,而人们在正中央工作,离窗户距离较远。靠近窗户,人们可以看到天气和窗外景致,感受到时间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较好的精神状态。

Q:贵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来自你们的人才、技术、管理还是其他方面?

A:作为建筑师,我一贯认为从设计概念阶段起,必须始终贴近甲方,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目标。我们不可能像魔术师一样,从概念直接变出成果,而是应当与甲方一道,协同合作,达成最终目标。双方合作必须贯穿全部过程,首先是概念,第二部是整套方案。我们的专业团队会展开头脑风暴式的会议,分享各自的知识技能。我们会和中国当地设计师合作,听取他们关于建筑规范的解读和设计方面的意见。我认为与甲方保持密切合作很重要,我们需要向他们解释使用一种设计方案的原因,保证项目朝正确的方向推进。举例说明,天津城市规划展览馆的门廊设计最终改成了半圆拱,设计改动让我有些沮丧,不过必须满足甲方要求。

意大利米兰加里波第大厦

Q:迄今为止,从建筑师角度,哪个项目让您有最大的成就感?

A:建筑师对于自己的设计作品如同父亲对待孩子,每个项目都是同等重要。我想我一般会偏爱最新项目,因为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最终看到成果。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位于米兰的加里波第大厦,这座翻新建筑是第一座符合可持续环保标准认证的绿色建筑。,运用了光伏顶、隔热外立面和生态温室等绿色措施。双塔大厦中的第一座于两年前完工,第二座刚刚完工。两栋楼高度分别是85米和110米,在欧洲算是很高的建筑,当然对于中国,特别是上海,只能算一般的高楼。

Q:贵公司在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里程碑是什么?

A:首先是我们在中国赢得的首个竞赛项目——天津大学行政楼,这座建于2004年的项目对我们在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其次是天津城市规划展览馆;接下来是上海漕河泾高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尽管当地政府对我们的方案相当满意,但最终没有完全依照我们的设计方案进行。该项目容积率是我们做的所有项目中最高的,依照市政当局新规定,在场地中央添加了两条马路,并且将项目交给四个不同的建筑公司设计,很遗憾,最后的方案“混凝土”占的比重大为增加。最后,位于沈阳的中欧可持续城市化园区项目,通常而言,建筑师认为最新的项目也是最出色的。

沈阳中欧可持续城市化园区

Q:请问您对于城市设计有何见解?

A:总体而言,我们必须进行不同规模的城市设计。正如城市的发展史,从广场到村庄,再从小镇到城市,最后到大型城市。从居住舒适性角度,大城市不是最好的选择。就意大利而言,只有罗马、米兰几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其他城市都在几十万人、甚至几万人的规模,这些城市更为便利宜居。我想中国城市应当发展多个中心的模式,各个中心均结合不同使用功能,这种“城中城”、自持型模式值得推崇。据我的成长经历,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认识我,包括杂货店老板、屠户和集市上的人,遇见时都会亲切地打招呼。现在情况截然相反,住在同一楼层的人都不认识。人们仅仅通过网络和电子设备联系,这导致了社会生活的缺失,不符合人的社会属性,建筑设计应当使人们拥有更多的社交聚会的机会。

Q:您对公司的全球战略有何计划?

A:欧洲作为“旧大陆”,新建项目机会不多,多数是翻新改造项目。我认为我们的机会集中亚洲新兴市场。印度在过去二十年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中国,为了满足新增人口需求,政府需要新建城市,我们为此设计了规划方案。但是印度市场环境相对复杂,项目进行得很不容易。因此,我们将多数精力投入到中国和印尼市场中,这里市场前景广阔,公司有望创造很好的业绩。

意大利米兰加里波第大厦建造过程

Q:作为建筑师、公司CEO、作家、大学教授,您如何平衡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如何分配有限的时间?

A:很可惜没有足够的个人时间,我希望能更多地陪伴在米兰的家人。上半年出差频繁,我们在新加坡新设了分公司,开拓包括印尼在内的东南亚市场。

西安西咸立体城市项目概念规划

Q:最后,请向我们介绍下您最新的项目吧!

A:我们刚完成西安的一个500万平米的项目规划方案,项目位于城市北部,区域人口十万人。我们的理念是在低层空间维持原有的农田的绿色特征,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借鉴了西安兵马俑造型,体现了古都的历史文化。另外一个重要项目是沈阳的中欧可持续城市化园区,我们在中央设计了一个占地7公顷的大公园,项目具有很高的生态可持续性,我们抱有很高期望。

责任编辑: El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