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访谈 > 设计英才  > 正文
李展海:面朝大海
发布时间: 2011-02-21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唤起大家对“幸福”的不同感悟,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蔬菜等这样的幸福境界或许早已不是当下人追求的,而最近记者在看白岩松的新书《幸福了吗》的时候更是对“幸福”这个词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白岩松在书上说:幸福成了眼下最大问题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可是幸福在哪里?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幸福感更难以体现。在记者看来,常人眼里或许已经将“幸福”具象化了,比如幸福可以等同于房子,也可以等同于车子,甚至可以等同于在职场上的游刃有余……但是真正的幸福感,还是没有人能讲得清、道得明。

 

仔细看本网站的宣传资料

在墨西哥,有一个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笑着说: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走得太快,太远,已经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到底是为什么出发的呢?本文的主人公——北京洲际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设计师李展海,将用他的设计经历诠释一种简单、纯朴的幸福观。

 

兴高采烈谈设计

对话李展海

畅言网:您最近做过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李展海(以下简称“李”):考研,我把能去广州美术学院读研当作一种信仰,不只是印象深的事,而应该是我这一生的一个“梦”。我1994年大学毕业,工作13年之后,以平常心,不急不躁地考上了全国统招的广州美院研究生,圆了人生一个梦。其实当初选择工作地点时,可以去拥有更适宜设计发展土壤的深圳,但是为了考研,选择了广州。

若有所思

我很享受读书的过程,在广州美术学院有我特别喜欢的教授,如赵健、童慧明等,他们的课程我会连续听3年。特别是赵健教授,他的设计策划学课课堂,经常可以挤满教室,除在读研究生外,不乏成名的设计师和高校教师。通过回炉式的学习,去领悟设计的真谛,回归设计的本源,去重新考虑设计,却安静而理性地看待周遭的一切。

在三年的学习研究过程中,结合理论学习与研究的要求,在设计实践中加以应用、归纳与提升。特别注意以个人工作实践及经验为依托,以设计个案分析设计价值和价值观,在理论层面上归纳、总结设计的本源,设计的本质,设计的目的,设计的规律性和设计的方法论,从而以“归零”心态去迎接未来的生活。在没完没了的物质追逐中停下来,享受梦想成真的幸福感。

谈到兴头  笑逐颜开

畅言网:您平时喜欢什么休闲运动放松自己,或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寻找灵感?

李:我痴迷于旅游和运动,游泳、篮球是我的最爱。至于灵感的寻找,喜欢“走出去”,这个“走”不一定非得是去大自然,只要出去换个环境,哪怕是逛街也会找到灵感。

我同样也会在旅行中找灵感,包括出差、坐车、等人,我基本不觉得累,我把这样零散的时光当成一种停滞、沉淀。有时带个小本子,可以随时记录下来一些片段,记录的内容可以是生活、工作的琐事,也可以是一点思索、一段感悟。

事务所一隅

畅言网:您个人比较欣赏哪位建筑大师及其建筑作品?

:提到建筑大师及其建筑作品,首先浮现在我眼前的是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赖特、贝聿铭、扎哈、盖里、库哈斯、伦佐皮亚诺、迈耶、菲利普约翰逊、安腾、黑川纪章、杨经文等等,灿若繁星,不胜枚举。我欣赏许许多多的大师,甚至是所有的大师,欣赏他们不能以简单的“排先后顺序”。我特别喜欢那些平和地去做设计的大师,因为他们展示了设计最本质的一面。我特别欣赏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因为他们给我勇气,让我坚强。所有的大师,肯定有很多独特的、值得去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我不能简单地用风格来界定自己的学习,我希望学习到真正的、本质的设计,而不是某种设计的风格。

畅言网:您从广州来到北京,能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两个城市的建筑风格吗?

李:从当代设计这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后,广州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开始的时候走的步伐很快,但北京后劲比更大,这些都决定于社会大环境。现在,与广州相比较,北京建筑的发展更充分也更国际化和多元化,建筑风格的包容性也很强。而广州的建筑,在总体上看,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务实”和充满岭南地域文化特色。

有人说国外设计师的大量介入导致北京的建筑风格混乱,但是风格的“乱”其实和“丰富”的本质有共同之处。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也符合“诡辩论”,即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管任何设计,只要它存在,就有它的现实基础。

当然,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发展过程,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往往是伴随犯错误与纠正的过程。所有现实的东西集聚在一起,让人们去评判、让时间去筛选,由时间确定其或去或留。简单地批评建筑的乱,太不负责任。任何一件事物的存在,只不过是一个时代的现象、一个社会的产物。

给记者讲解艺术画作

畅言网:您认为建筑师如何与甲方沟通?

李:设计并非什么高尚的行业,只是普通的社会分工而已,属于服务行业。对于我们行业来说,甲方就是我们的上帝,但是这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设计师来说,能得到甲方、客户的信任是一种奢望,但是只要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基础之上,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我认为与甲方沟通的基础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做设计。

我曾对国内京、沪、津、冀、蒙、晋、鲁、豫、鄂、湘、川、渝、云、贵、皖、苏、浙、闽、赣、粤、桂、滇、琼等二十多个省市、不少于三十个地点的风土人情、典型民居建筑及其环境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并对多个城市的现代建筑及区域进行考察和研究。在博大精深的传统和当代城市建设、建筑设计中吸收知识养分,拓宽视野和思维。目前做过的工程项目涉及京、晋、鲁、豫、浙、湘、粤、桂等省市,特别重视对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商业建筑设计等实施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去将作品“落叶归根”,还自然、建筑、人三者以互敬互爱的幸福感。

直接用手中的笔表达思想

畅言网:你觉得什么样的建筑才算是一个好的建筑作品?

李:建筑是有生命期限的,能赋予生命力的建筑就是好的作品。当今的中国,短命建筑充斥祖国大江南北,作为一名设计师,如何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把短命建筑变为长寿建筑就是一种使命和责任。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履行了设计师责任做出来的作品就是好的。

另外很多设计只是注重视觉,忽略味觉、触觉、听觉等,这样导致了设计的太单一化和太表面化,仅仅注重设计的外观形象,这样的设计就不能算是好的作品。

充满艺术气息的工作室

畅言网:您的设计理想是什么?

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建广厦万万千千。面向设计,平静得如面向大海、面向青山、面向原野一样,走走停停,在设计中获得快乐。

在当下这个时代,怨言太多,再富有的人都会觉得自己不幸福,平静也许是能够让人幸福的奢侈品。我没有把设计上升到什么理想的高度,我认为认真、快乐地去做设计,就是我对设计的理想,也是一种幸福的工作。

畅言网:能给我们分享下您已经做过的比较满意的实际案例吗?

李:谈不上是最满意的项目,但是北京酒店的威斯汀艺术品设计项目,对于我具有转折性意义,可以说是我从理论重新回到商业的一个作品。在具体的操作中,我深挖京城文化的片段和符号,这样做出的方案甲方也很满意。遗憾的是实施时,与原创的偏差较大,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

钟鼎楼整体平面图

另外还有一个北京钟鼎楼的项目,整个设计我最推崇的还是首层的设计风格:大堂、渔歌舫零点餐厅入口大堂巨大的空间挑空,透亮的玻璃幕墙,光明通透,大气磅礴。整体设计具有强烈的现代风格,同时又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多重要素,抽象夸张地表达了中国传统建筑及家具饰品的局部特征,浓缩了传统精华。装饰面采用天然花岗岩、米黄大理石为主材,配以石雕、铜雕、灯饰、LED光源、影像技术、室内绿化等,使艺术与技术结合无暇。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