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后的抗战遗址
1938年,重庆作为战时陪都而享誉世界。留存下来的“抗战文化”,是重庆面向世界的骄傲。然风雨沧桑,一些承载抗战文化的遗址成了追忆。
渝中历经两年,投入4.6亿元修复抗战遗址。“重庆1938抗战遗址群”昨日开园问世。12万平方米公园内,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李根固旧居、地下金库等9栋抗战遗址原貌再现,供重庆市民全天免费游览。漫步园中,江风拂面,情不自禁将你拉入城市记忆中。
遗址旧居风格别致 地下金库犹如迷宫
日前,李子坝轻轨站斜对面,重庆抗战遗址建筑群(一期)修复竣工。上午10:30,“重庆1938抗战遗址群”正式开园迎客。
公园全长1.8公里,有12万平方米。园内包含5组(9栋)抗战历史文物建筑,分别是高公馆、李根固旧居、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交通银行学校旧址(含地下金库),集中展示重庆抗战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历史风貌,是重庆首个抗战遗址公园,也是国内首次以抗战主题展示历史文化保护成果的公园。
公园坐落在碧水荡漾的嘉陵江边。走在青石板路上,在满目香樟、银杏、黄葛树的掩映下,黄墙青砖的李根固旧居位于公园正中左侧,显得夺目异常。
李根固旧居是二层独栋小楼,在原址修复的。进入屋中,地面还是原来的花米石地面。再往下,就是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刘湘公馆。刘湘公馆是迁建而来,按原貌复建,融合有西方建筑特色的壁炉,别有风趣。沿着青石板路折回,便进入“1938街区”。左侧是红墙青砖的原地重建的国民参议院,右侧是将欧式风格与巴渝民居融合的高公馆。
高公馆墙上青砖,略有泛黄,是从原址拆下复原而来。手摸上去,细滑无比,历史仿佛就在手中游离。
再往前行,一根类似烟囱的白色柱体引人眼球。“那是地下金库的透气孔,能保证金库干燥。”在修复遗址的工作人员李东的引路下,穿过交通银行学校旧址大楼,进入地下金库。
穿过一条曲径通幽的地下巷道,便是地下金库中心——两个圆形的大库房,每个库房50平方米。中央的透气柱通向地面,相对于其他房间,地面明显干燥许多。两旁是数个小房间,整个环形走廊犹如地下迷宫。
拆危花掉4亿元 腾地只建公园
漫步园中,遥望几百米外牛滴路的车水马龙,犹如两个世界。
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房屋破旧不堪、污水横流、垃圾遍野、残垣断壁的棚户区,散落其中的抗战遗址也是凋零破败。
这里有2000多居民,74%的家庭处在最低居住保障水平之下,85%的家庭户均居住面积仅有28平方米。
渝中区房屋管理局负责人说,启动该片区危旧房拆迁时,区委区政府坚持“减量、增绿、留白、整容”的原则,决定花4个亿拆除危旧房之后,不再搞商业开发修建房屋,同时再投入6000万元,修复抗战遗址建筑群,打造以抗战文化为主题的滨江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真正让利于民。
据悉,该片区2008年5月启动的拆迁完毕后,公园于去年6月开建,总投入4.6亿元,使原居住于此的650余户、2000多居民告别了危旧房,换得的新房面积比原来户均增加80%。
该负责人说,1938年,重庆成为战时陪都,让重庆完成了近代化。同时,重庆作为反法西斯远东指挥中心而享誉全球。公园名——“重庆1938”由此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