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现代气息的场馆、美轮美奂的“水晶石”——大运中心,是大运新城13.95平方公里中的核心和标志性建筑,是深圳的新坐标,是深圳奉献给世界的一幅精美画卷。
如今,这一画卷,正变为令人称奇的现实——大运中心主体育场、主体育馆、游泳馆“一场两馆”雄姿展现巍然屹立,三颗璀璨的“水晶石”揭开了面纱。
“相对于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大运中心的建设时间不足一半。四年当中,规划和新建22个体育场馆项目,在深圳历史上从未有过,要在四年时间内完成这么庞大的工程建设任务是难以想象的。”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署长姜建军介绍,大运中心、大运村、大学城体育中心、海上运动基地等一批新建场馆的建设如火如荼,在建设中展现了“深圳速度”,尤其是大运会的主战场大运中心在市建筑工务署的精心组织和全体建设者的长期努力下,抢时间、抓进度,向年底全面完工的目标冲刺。
大运中心“一场两馆”是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场馆,总投资41亿元,2007年8月份开工,累计已完成投资26.8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64.6%。其中,主体育场是目前国内在建的最大体育场,将举行大运会的开幕式及田径预、决赛,目前幕墙工程安装基本完成,水电安装、机电设备安装同步进行;装修样板间已完成;体育馆、游泳馆幕墙工程已全部完成;室内装修样板间基本确认;水电、机电设备安装同步进行;室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正在进行建设准备。明年初,大运中心将举行一系列的测试赛,对场馆的功能进行测试。
亮点揭秘
不久前,前来深圳参加大体联执委会议的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在参观了大运中心等场馆后,由衷地称赞大运中心是他在国际大体联工作期间见过的最好、最美丽、最先进的比赛场地,它们就像“皇冠上的珍珠”。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副署长叶虔昨天向记者揭秘其魅力,称“大运中心是深圳为2011年世界大运会倾力打造的主场馆,‘水晶石’犹如一位绝世佳人!”
“水晶石” 镶嵌在湖面
大运中心背后的山脉是铜鼓岭山,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山、水、石的元素。外观用了两种材料,一种是聚碳板,看起来跟玻璃一样,但是它比玻璃轻;另外一个是高效节能玻璃,外形看起来像一个玻璃罩的“水晶石”,晚上加上灯光的映衬,周边还有一个人工湖,相互映照,就像三个“水晶石”镶嵌在湖面上。
部分工艺超“鸟巢”
大运中心采用了国际上首创的单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在建造上面临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无论是质量、施工还是技术等方面的要求,难度不亚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特别是首次在国内大范围使用铸钢节点及超厚铸钢管,这种新颖的钢结构形式,使大运中心的用钢量只有1.8万吨,只相当于“鸟巢”用钢量的40%。由于结构新颖、造型复杂,设计对于铸钢构件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个项目使用过,至今没有国家标准和规范,其体量之大,铸造之难,实属罕见。
为确保大运中心钢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国际大型建筑首次采用旋转滑移新技术。在95天内就完成了体育馆5800吨钢结构的施工,创下了国内体育场馆钢结构施工的新纪录。大运中心主体育馆钢结构工程已获得2009年中国钢结构金奖和首批广东省钢结构金奖“粤钢奖”,在工程建设还没有完工的情况下,就已经成为全国场馆建设的一个标杆。
清水混凝土天生丽质
大运中心大量采用了目前在国外建筑界、特别是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等普遍应用的清水混凝土工艺。这种工艺具有经久耐用、缩短工期、减少污染、维护成本较低等多种优点,但对模板体系、支撑结构、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要求极其苛刻。
大运场馆的看台清水混凝土预制板,表面光洁密实,外型美观,几家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的监理和总包单位,普遍反映比“鸟巢”的效果还理想。“它是原色的,减少了污染,维修成本也比较低。就跟我们形容一个女人一样,有的女人通过化妆就化得很漂亮,有的通过整容可以整得很漂亮,有的则本身就天生丽质。清水混凝土就是天生丽质。”叶虔形容。
大运中心的主设计师、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裁冯·格康探访大运中心时,对大运中心的清水混凝土效果十分满意,称这是他见过的最好的清水混凝土的效果,并表示要将中国企业的技术向德国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