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山西实施生态兴省战略 建设低碳能源基地
发布时间: 2010-04-09   来源:网友步行者投稿 

一直以来,煤炭在山西经济发展、百姓收入增加中充当着“主角”,但其大规模开采的同时,也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地下水的破坏以及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面对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这对矛盾,煤炭资源大省从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到提出生态兴省战略,表明省委、省政府对尽快改善山西生态环境质量的信心和决心,这是山西在推进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认识的成果,是山西建设绿色低碳能源基地的新举措。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是山西建设绿色低碳能源基地的重要举措

山西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煤炭能源大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为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肩负着输送能源资源的历史使命,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但是,由于山西省的工业化发展也基本沿袭了传统工业化的道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山西沿用的是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不协调、难循环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高度依赖和无序开发。因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山西在自身发展以及支持全国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和能源资源代价,造成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实践证明,山西过度依赖资源的发展路子不能再走了,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要坚持“好”字为先、“绿”字为要、“民”字为本,树立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绿色低碳新型能源基地,探索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山西省委抱着对当代负责、对后代负责,对山西负责、对中国负责、对人类负责的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了实施“生态兴省”战略,为加快山西转型发展,建设绿色低碳能源基地指出了一条必由之路。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五项重点任务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一是依据生态功能区划,做好生态兴省战略规划。目前,山西已制定出台了《生态功能区区划》,并对各功能区的发展方向和保护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实施生态兴省战略要按照目前确定的6个生态功能区,统一规划、分区实施,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在规划中应该在时间顺序上突出重点,在空间布局上,依据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与影响的范围依次铺开,循序渐进,优先保护和建设对全省生态环境安全起关键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地区。

二是加强矿产开发的生态修复,控制生态环境破坏。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是主导产业,但其开发利用极易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为此,按照2009年实施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业主开采若造成了土地破坏,必须恢复到原来状态,不得对公共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尽量要求矿主边开采边复垦。尤其要禁止掠夺和破坏资源的开采做法,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要制定并实施大中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规划,加强废旧矿井的复垦和生态重建。

三是以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产业。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离不开绿化美化环境,但最根本的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对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工业发展方式的变革。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发展生态产业至关重要,即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工业模式,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山西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建设。

四是以林业产业为重点,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山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恢复难度大,是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当前,要继续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工程和自然保护建设工程,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础上,积极实施荒山造林工程,巩固提高全省森林覆盖率。

五是以汾河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各流域的生态治理。汾河流域是山西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汾河水资源养育着山西41%的人民。汾河流域GDP约占全省的50%。汾河流域作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由于长时间过度开发,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制约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正在实施汾河流域清水复流工程,当然也是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重点工程。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水源地保护,抓好水污染防治,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搞好工业废水回收处理,汾河上游严厉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城乡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严防农村面源污染。

大力促进生态兴省战略实施 保障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建设

近些年,山西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从实施生态兴省战略角度来考虑,还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总体谋划,综合推动力度不够;缺乏法制保障,机制、制度还不完善,考核激励不规范;省级层面缺乏统一协调,在管理、运行经费等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支持、激励。因此,为促进山西生态兴省战略实施,应着手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变革传统发展观念,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要使生态兴省战略成为全省人民共识,必须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树立“环境即生产力”的理念。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要带头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把保一方青山绿水作为重要政绩,自觉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分区投入政策。山西生态环境恶劣,生态环境建设所需投资巨大和投资能力有限的矛盾将在较长时期内继续存在,今后,山西要向中央财政争取生态补偿资金,弥补长期以来国家经济建设对山西带来的生态欠账。要确定省级政府投入为主、各县投资为辅的责任机制,省级政府要担当起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任。要制定分区投入政策。要增加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补贴力度,设置具有典型区域差异的税收体制,不仅要合理调整税收分成比例,还要对环境友好、有利于生态建设的生产给予税收上的优惠。

三是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保障战略顺利实施。首先是建立生态资产产权制度。产权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许多地方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如“四荒拍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都是关于界定生态资源产权的。产权制度建设包括建立稳定的产权关系,实施有效的产权保护,完善严格的产权交易规则,公正、公平和公开的产权交易过程。其次是制定矿区复垦保证金制度。为了保障采矿者进行生态恢复,必须要完善采矿许可证制度,尤其是在申请许可证时,开采者还必须对采矿对矿区及流经矿区的水可能产生的后果予以评价,并提供采矿后的复垦计划。必须要建立矿区复垦保证金制度,要通过交纳一定保证金方式确保生态保护和修复,对新建和正在开采矿山所造成的生态损害新账由企业100%承担。第三是建立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恢复基金。对废弃矿山造成的生态破坏,由政府负责恢复治理,通过建立“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恢复基金”的方法来实现。基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支出,向矿山征收的资源税费,国际和国内个人、公司、协会、团体、基金会提供的直接资金捐助。第四是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应该考虑“发展权平等”问题,发展是每一个地方的追求目标,而某些环境优势地区,为了摆脱贫困,却仍然以快速的生态破坏为代价。为了今后在生态上少欠新债,生态补偿已成为当务之急,要按照“谁建设谁受补”、“谁污染谁赔偿,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牞积极推动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第五是实施区域差别的干部考核制度。为了让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政府和人民的生态贡献得到社会承认,应率先在这些地区进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要承认资源、环境是有价值的。同时,对这些地区的干部考核与其它地区相比也要有差别,要体现保护好、建设好该地区生态环境也是很大政绩。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